多样之美 | 黄花开处百花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28

来源:环保科普365

每年秋季,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开出一簇簇小而密集的金黄色花朵,如此造型展现的不只是美丽,还有强悍的繁殖能力。


2015年11月22日,湖南《潇湘晨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湘潭志愿者“扫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报道。乍看之下不禁纳闷:“扫黄”怎么会跟生物多样性扯上关系?原来,这里所说的“黄”,指的是原产于北美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它已在我国华东等地坑害本地植物几十年,在我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榜上有名。这种植物移民当初入境,是“合法签证”还是“偷渡”?又凭什么本领在远离故土的中国开满遍地黄花呢?


点缀陪衬似低调


据《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记载,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于桔梗目菊科一枝黄花属的物种,也被称为麒麟草等,常用于花店插花中的配花。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而粗壮,分支较少,个头能长到一两米高。它的叶片扁平而细长,呈披针形,叶面上有粗糙的短毛。菊科植物多是秋季开花,加拿大一枝黄花也不例外,每年10月至11月,一簇簇小而多的花序在枝杈顶端丛生,身着油菜花一般的金黄色外衣,虽然称不上缤纷绚丽,但也卖相十足。

北美地区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老家,从美国阿拉斯加往南到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和墨西哥都有分布,其中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地区最多,可作为牛马羊的优良草料。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环境与生活》2014年5月号介绍的马缨丹类似,1935年,靠着美貌被人们当作观赏花卉,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用现在的科学术语,属于“有意引进”。当时它给世人的印象,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园艺景观,点缀在上海、南京一带,远远谈不上什么“为祸一方”。

然而,在人们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加拿大一枝黄花不仅适应了新住所的气候和环境,还在几十年里逐渐渗透到整个华中地区的河滩、农田、荒地甚至绿化带。再加上它很低调,并不彰显自己的暴力本性,也许你与它邂逅多次,却对它是入侵物种这一真面目一无所知。很多人在花店买花时,不会意识到有一种花朵小而密集、起点缀陪衬作用、可爱又不失野趣、看似平凡的金黄色小花,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花店往往很萌地称它为“黄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境内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分布在苏、浙、沪三地;江西、安徽、湖北、湖南、云南等省也有报道。日本韩国等亚洲近邻也有它的身影。除此之外,它还扩散到了芬兰、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等欧洲各地,甚至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发现了这个“非法移民”的踪迹,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全球最具威胁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国家林业局2005年将其列入“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成长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高约30厘米)


互补繁殖双模式


加拿大一枝黄花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双模式超生。每年10月至11月,在大多数高等植物准备“洗洗睡”以便过冬时,它却遍地绽放,筹划兴旺家族的大业。11月底至12月中旬,它们的果实成熟,经过冬季的休眠于来年3~4月萌发,之后就是半年左右的生长期。

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两种形式的繁殖策略,它既能通过异花授粉、结果进行有性生殖,又可以靠埋在土壤里的根茎萌芽进行无性生殖。这种特性在高等植物中不算罕见,但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育能力堪称强悍。安徽省检验检疫局的相关文献指出,每株加拿大一枝黄花平均有近1500个花序,而每个花序平均能长出14粒种子,这样算下来,单株的种子产量能超过2万粒。而且它的种子瘦小轻盈,很适合在“风媒婆”的推动下长距离传播。

另一方面,它长有发达的地下根状茎,向四周辐射状伸展生长,最长的将近1米,可以储存大量养分。每条根状茎长有多个分枝,顶端有芽,经过一个冬天的等待,第二年春天便可萌发成独立的新植株。在没有人为阻力的条件下,仅仅单株加拿大一枝黄花就能在一年内“生”出上万株小苗,达到成丛成片的规模。

同时,它还能通过地下根状茎协调土壤里的营养资源在不同分枝间的分配,表现出很强的生理整合能力。通俗地说,这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一种公平机制,可以保证每个萌芽在成长过程中分得的口粮都大致相等,可谓是产量和成活率双保险。

夏末时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下根状茎的直径能从1毫米长到3毫米。


黄花开处百花杀


在北美原产地,有一类寄生昆虫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天敌。雌性成虫将卵产在花的茎干或芽里,幼虫孵化后就在茎干皮层下取食,它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会引起一枝黄花的畸形生长和异常分化,形成瘤状物或突起——虫瘿。如果虫害严重,虫瘿不断扩大,就会使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芽叶萎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而在我国,却没有它老家的这种天敌。

加上它的高个子和其他草本植物抢占“光照权”,短短几年,它就把入侵地的公共土壤变成了自己的私家花园。仅上海就有30多个本地物种被它灭绝,几乎占到了上海本地物种数量的1/10。浙江、江苏等省也对此头疼不已,大片桔子、茭白、棉花等作物在一枝黄花的攻击下全面溃退,死伤惨重。它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有“黄花开处百花杀”之说,被人们称为“霸王花”、“恶性毒草”。


数管齐下扫“黄”害


目前,对付这种“霸王花”主要还是依靠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前者其实就是人工铲除,通过各地媒体的报道可以发现,每年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重灾区都会开展大规模“扫黄”行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没有太多环境代价,但效率不高,适用于小面积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发达的地下根状茎盘根错节,如果没能斩尽杀绝,便会春风吹又生。

使用除草剂可以满足大面积清理需求,考虑到用多了容易带来污染风险,可以专门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刚发芽的时候喷洒除草剂,既可高效地达到目的,又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至于引入天敌这样的生物防治法,虽然更为高端,但需要遵循“除杂不引杂”的原则。要知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天敌同样不是我国本土物种,为了确保解决麻烦不以制造新的麻烦为代价,天敌引入的风险有待更加深入的论证和评估。与之相比,“生态替代法”倒是可以说干就干,即及时在闲置土地上种植本地绿化植物或农业作物,抢占“黄花”的地盘。


变害为宝需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并非一无是处。它在原产地是一种药用植物,常用来制药或提炼精油。因此国内面对常年“扫黄”却没能完胜的现状,有人提出变害为宝,把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综合利用作为辅助控制手段。然而,也有学者持保留意见,因为植物的药效与地缘环境密切相关,在入侵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否跟老家的亲戚具有同样的药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其利用前景明确之前不宜推广这种植物,否则可能“烧香不成引来鬼”。

植物的入侵,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出于观赏目的有意引进而来。对于花农、园艺家和景观设计者来说,他们更爱选择易繁殖、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观赏植物来引种,而这些特点正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必备技能。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生态意识淡薄的年代,很容易地变成了我国的合法“移民”,又在公众视野中相对低调地纵横四野近80年,积累了相当庞大的家族势力。要想让它成为“明日黄花”,还需要长期的斗争。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来源:esp365 环保科普36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Y1MjU1Ng==&mid=2650956926&idx=1&sn=be06ef319243e01867114710f05c54ab&chksm=bd55c81d8a22410b5f649e28d111e23a3e3c8829093b24d180a586d2d0a01056784e1077b140#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