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化学”首次应用于人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29

来源:ACS美国化学会

一种基于“点击化学”的肿瘤靶向疗法已经进入了一期临床试验。使用“点击化学”的策略,研究者可以使强效抗癌药特异性靶向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不伤及其他正常健康组织。开发者旧金山生物技术公司Shasqi称,这是首次在患者体内进行的点击化学反应。

wt_a42312020101185237_54db51.jpg

图1. 当四嗪(红色,顶部)遇到反式环辛烯(红色,底部)并与之反应时,癌症药物阿霉素在肿瘤附近释放,实现靶向肿瘤组织杀伤,减少副反应。

这项工作是生物正交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生物正交化学旨在不干扰生物内源生化过程的情况下,实现对生命体功能与活动的研究与调控,而“点击化学”反应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技术手段。通过“点击化学”,带有特定基团的分子可以迅速且不可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两个分子的招募与定位。先前的报道中指出,人们已经通过生物正交化学,实现了在目的生物分子上标记上荧光探针等显像分子。此外,研究者们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靶向疗法,例如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

Shasqi的癌症疗法正是利用了“点击化学”的优势。他们选择了速度最快的“点击化学”反应之一,四嗪和反式环辛烯(TCO)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作为技术的核心,设计并开发了这一新型癌症治疗技术。四嗪-TCO反应的开发者之一,来自奥尔巴尼大学的Maksim Royzen认为,这样的化学反应并不受到细胞内的物质的干扰,而细胞的正常生化过程也并不会受到这一化学反应的影响。

Shaqi的疗法涉及两个关键的组分。第一个组分是带有四嗪基团的透明质酸钠盐生物聚合物,第二个组分是带有TCO基团的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阿霉素可用于治疗十几种不同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和肝癌,但治疗的同时会引起严重的副反应。相比之下,Royzen和Shasqi在ChemRxiv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中,阿霉素-TCO的毒性比母体药物低了80倍(ChemRxiv 2020, DOI:10.26434/chemrxiv.13087715.v1,目前该研究未经过同行评审)。

wt_a72312020110185237_564941.jpg

图2. 抗肿瘤点击激活前药平台的作用机理:1. 将四嗪修饰的生物聚合物局部注入病理部位。2. 全身性注入TCO修饰的药物(前药);3. 通过四嗪和TCO部分之间的快速共价反应,生物聚合物在所需位点捕获前药;4.化学重排以释放活性药物。

在试验中,研究者先将生物聚合物注入癌症患者的肿瘤中。此后,该患者每天接受五次阿霉素-TCO注射,以此使得阿霉素能够在体内循环。实验数据表明,阿霉素在正常组织中具有较低的浓度水平,且没有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而在注射了生物聚合物的肿瘤中,阿霉素具有较高的浓度,并引起了较强的细胞毒性效应。这是因为带有四嗪的生物聚合物有效地招募了带有TCO的阿霉素,以此触发重排反应,在肿瘤邻近位置实现了阿霉素的释放。

这种策略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阿霉素的局部浓度,使其远远超出患者通常所能够达到的浓度。Shasq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sé M. Mejía Oneto说:“‘点击化学’成为我们工作核心的原因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实现对人体中特定的区域进行区分。”该公司于10月14日宣布,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已向该试验的前两名患者给药。

Oneto希望这种策略能够对治疗软组织肉瘤(一种罕见的癌症)有所帮助。软组织肉瘤的肿瘤细胞上缺乏可被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的合适的生物标志物。Shasqi先前在肉瘤移植小鼠中进行的实验表明,小鼠可以耐受母体药物六倍浓度的阿霉素-TCO,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小鼠的存活率也提高了63%(尚未进行同行评审)。纪念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Jason S. Lewis说:“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进展,希望他们在患者中能够得到至少同等的疗效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副反应概率。”

Lewis开发了一种靶向癌细胞的同位素成像剂。他们利用四嗪-TCO的反应,通过将Cu-64放射性同位素与癌细胞靶向的抗体在患者体内结合,以此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癌细胞,以便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等技术能够定位它们。他希望明年初(2021年初)使用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提供的抗体,开始对该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生物正交化学的领军人物,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 Bertozzi认为,Shasqi和Jason是生物正交化学领域的先锋,若是两人能够成功,那就意味着连接生物正交化学与临床治疗的大门将被打开,未来实现体内化学的风险将被大大降低,生物正交化学领域将迎来重大突破。


来源:gh_0320d0d498b4 ACS美国化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gzMzI0Ng==&mid=2247506206&idx=2&sn=8ade6f9cbdefc2f2c24df3f7b5ad17db&chksm=e825e62fdf526f39fab53093a8ab229338365ab6b2e122e51b7f0a3fb53330c7a083b6980be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癌症 肿瘤 生物技术 药品 阿霉素 点击化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