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电影《流浪地球》中的10个科学问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04

来源: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飞船派还是流浪派?



在《流浪地球》里面,由于飞船的容量非常有限,而且飞行旅途非常漫长,要在飞船上建设一个生态系统,规模很有限。所以,电影中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地球去流浪。然而,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将逐渐远离太阳,地球表面的温度将降至-200℃以下,生态系统遭到彻底破坏,绝大部分物种将遭遇大灭绝,基本上不可能恢复。所以即便带着地球到了比邻星,实际上也只是带了一个石球而已,意义非常有限。

在太阳系中,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在火星上,利用本地资源建设一个密闭生态系统,相比推着地球去流浪,技术上要容易得多。人类已经具备了火箭和飞船的重复利用技术,进入太空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如果先把人运送到太空中的空间站,再从空间站大规模地运送到火星上,建立地球到火星往返运输的廉价航线,比起流浪地球更为可行。




为什么烧石头可以产生能量?



电影中,行星发动机的主要燃料是石头,烧石头为什么会产生能量呢?实际上,这里说的是重核聚变反应。地球岩石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氧、硅、铝、镁、铁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已经很大了,理论上虽然还能发生核聚变,但这种以重元素为原料的核聚变,目前还无法实现,而且反应条件苛刻,产生的能量更小。




地球在流浪过程中将穿越哪里?



地球将先抵达火星轨道,然后穿越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后抵达木星进行加速,再穿越土星轨道、天王星轨道、海王星轨道,抵达太阳系的新大陆柯伊伯带时,地球会碰到冥王星,还会碰到很多柯伊伯带的小天体。再接着,地球将穿越长周期彗星的发源地——奥尔特云,进入广袤的星际空间。


在此过程中,地球上能够接收到的光照越来越少,抵达冥王星轨道时,光照强度不到现在地球上的千分之一,比黑夜还要黑得多,所有直接或间接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生物都将消失。没有生态系统其他成员的支持,人类基本不可能独立生存下来。




太阳啥时候发生氦闪?



太阳主要的能量来源是氢原子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当氢原子转变成氦原子后,由于氦原子比氢原子更重,因此不断聚集在太阳的内核。氦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太阳会变得更亮。太阳现在的亮度比它刚形成时亮了30%左右。当太阳中心累积的氦越来越多,产生的高温将使太阳外部发生膨胀,形成红巨星,一直膨胀到地球现在所在的轨道。


在红巨星阶段,太阳将经历非常短暂的失控热核聚变,2个氦原子核聚变形成铍原子核,铍原子核极不稳定,又可以进一步聚变形成碳原子核。氦的核聚变过程,相比氢的核聚变过程要短暂得多,因此被称为氦闪。氦闪一般发生在像太阳这样的中等质量恒星的核心或白矮星表面,堆积的氦突然开始核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

氢原子核的聚变过程十分缓慢,太阳形成至今已经有50亿年,还可以继续“燃烧”近50亿年,而人类诞生至今只有10万年。




地球停止自转会有什么后果?



在《流浪地球》中,为了将行星发动机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推动地球加速的推力,让地球停止了自转。那么,停止了自转之后,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作一些推测。


首先,月球引力对地球自转有牵制作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一直在减慢。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速度从40多亿年前的每天6小时,延长到了如今的每天24小时,并且将继续减慢。地球自转这种天然减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让地球停止自转,将发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


其次,地球上的建筑物在地球减速的过程中将承受巨大的力量,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损毁。地球停止自转后,大气层仍将以原来的速度自转,每小时1 700多千米的强风,几乎可以将陆地上的所有东西都卷入空中,产生巨大的破坏性。


再次,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相互作用,板块之间的挤压、俯冲,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峡谷和丰富的地貌。地球停止自转,将对板块运动产生扰动,使很多地方地震火山频发,引发大规模的地质灾难。海洋上将发生大规模的海啸,沿海地区将被海水淹没。


特别严重的后果,是地球停止自转将导致全球性磁场的消失。地球的内核处于高温的固体状态,外核是熔融状态,地球自转才能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全球性磁场。正是有了磁场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生命才得以繁衍、进化。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生命也很难继续生存。所以,躲入地下屏蔽太空辐射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恒星周围的宜居带有多宽?



地球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中,与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如果太近的话,温度太高,液态水就会蒸发;如果离太阳太远,地球将会快速降温,液态水就会冰冻。所以,只有在宜居带中,地球上的水才能有固、液、气3种状态,物质和能量才能传输和交换,才能孕育生命。


根据不同模型的估算,太阳系宜居带的宽度,向内侧可以延伸到0.95个天文单位,向外延伸到1.01个天文单位。但是,由于太阳的亮度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是不断变亮的,所以,太阳系早期的宜居带应该更靠近内侧,而未来,太阳系的宜居带会比现在更远离太阳。




地球飞出太阳系之后,

会到哪里去呢?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中文名为南门二),这是一个三合星系统,由A、B、C这3颗恒星组成。其中以A星的体积最大,体积和亮度稍大于太阳,B星的体积和亮度稍稍逊于太阳,A星与B星一起组成了双星系统。由于A星与B星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近,肉眼无法分辨出这是2颗恒星,看起来就像1颗星,因此它们也是全天空第4亮的恒星。


C星是双星系统以外的伴星,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中最小的恒星,即中国人所称的比邻星。比邻星与A星和B星在宇宙中以相似的轨道运行,由于运行轨道的关系,几百万年后,比邻星有可能离开这个双星系统。


流浪地球飞出太阳系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就是首选目标,因为其他的恒星要远得多。其中的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体积和亮度比太阳更小,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12.5%,距离地球4.23光年(约277 600天文单位),是已知最接近太阳的一颗恒星。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3颗恒星,与太阳的大小和颜色对比




流浪地球会遇到三体问题吗?



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文明所在的行星周围也有3颗恒星,这颗行星由于受到3颗恒星等效的引力作用,被它们甩来甩去,有时离某一颗恒星太近,有时候又太远,导致温度极热极冷快速变化,昼夜周期也极不规律。实际上,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3颗恒星的运行轨道非常规则,地球抵达之后,主要受比邻星引力的影响,可以成为环绕比邻星的行星,因此不会面临三体文明那样气候混乱的情况。




地球到了比邻星之后会怎么样?



2016年,科学家在比邻星的周围发现了1颗行星,可能是有大气层的岩石星球,地表温度约为-40℃。地球抵达比邻星后,会发现那里已经有1颗行星伙伴。比邻星的光芒比太阳更暗,地球要尽量靠近比邻星,才能获得足够的光照。


由于离比邻星太近,地球会遭受强烈的紫外线和高能射线的照射。为了阻挡这些宇宙辐射,地球必须自转,使地球内部的“发电机”继续工作,确保地球磁场正常运转。



人类能飞出太阳系吗?



比邻星与我们的距离约4光年。我们发射的飞船的速度只能达到每秒钟十几千米,要好几万年才可以到达比邻星,远远超过宇航员的寿命。2016年,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等宣布的“突破摄星”计划的目的,是建造1 000个左右由激光推进的微型星际飞行器,实现飞出太阳系的目标,目的地正是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激光照射在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光帆上,仅用100秒就可以使其加速到光速的20%,只需要20年就可以到比邻星。为了能够让光帆迅速达到最大速度,它携带的微型飞船只有邮票大小。到了比邻星附近时,飞船上的微型照相机可以进行拍摄,获得近距离的图像,再用激光将图像发回地球,科学家们就能分析那里是否有生命啦!

作者



郑永春


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本文原载于《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5期“专栏”栏目,作者郑永春,有删减。中国青辅协会员可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杂志官网免费浏览全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来源:CACSI1981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k4Njg1Nw==&mid=2247491086&idx=2&sn=9407d18e789f6da2e09f535b4c603d1a&chksm=9f9a8988a8ed009e07e858a9e478da20174418cc168829a54059463cc262312d77f0b85b62a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