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收官 深圳科普传播矩阵“出圈”全国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1

来源:晋城科普

对标“读书月”,办好深圳“科普月”;参照“深圳企业家日”,推动设立“深圳科学家日”;借鉴高交会,探索深圳科普新模式……昨日,2020年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收官,年度最后一场研讨迸发出诸多创意,助力深圳科普模式创新。┃深圳科学素质5年后达到25%2020年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由深圳市科协、深圳市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指导,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深圳商报/读创、深圳市科技志愿服务深圳商报分队承办。今年共举行8场研讨,线上直播吸引超过200万观众。专程赴会的深圳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高度评价这一活动,认为成绩斐然,尤其是承办活动的深圳商报充分体现敬业与专业精神。他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商报的合作,在科学传播上取得新突破。林祥透露,深圳科普工作确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到2025年,把深圳市民的科学素质,从20%左右提高到25%以上。他表示,中国科协日前正式确定深圳成为全国的全域科普示范城市。这是继深圳被确定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之后,中国科协对深圳再次寄予厚望,希望深圳在科普工作包括科普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探索,为全国做出示范。今年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在全国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9月迎来的深圳首个“科普月”,共举办了470多场活动。┃深圳科普传播矩阵产生“出圈”效应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丁时照在会上表示,今年5月,深圳商报和市科协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建深圳科普传播矩阵。作为全国首创,深圳科普传播矩阵在全国科协系统和媒体界产生了“出圈”效应。“未来,它产生的一定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数效应。”丁时照介绍称,矩阵包括“一网”、“一社”、“一号”:“一网”为全市性综合性科普网站,“一社”为科学通讯社,“一号”为全市官方科普公众号。目前,科学通讯社项目进入成熟期,传播矩阵已经启动。丁时照介绍称,科学通讯社将成为科普信息工作平台的入口端,集结市区各级科协、深圳科普工作联席工作会议成员单位以及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社团。“在市科协的指导下,深圳商报已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科普传播第一品牌、第一阵地,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丁时照介绍称,目前深圳商报在报纸上专门开辟《科普》《科创线》版面,在读创APP开辟《锐科技》频道,未来计划与市科协共同推出《科普深圳》频道。┃国家队探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作为深圳科研院所当中的国家队,深圳先进院拥有50多个研究中心,3000多人的优质科研队伍。如何将这些大量可观的高端科研资源进行科普化?深圳先进院文宣办主任丁宁宁表示,深圳先进院正在建设中科科普体系,探索高端科普资源科普化途径。深圳先进院以“博士课堂”科普队伍为基础,组建一支由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等多序列人员参与的科普队伍。目前已将“博士课堂”打造成为先导亮点项目,逐步丰富覆盖全学龄层的科普课程体系。“博士每两天进学校授课,目前累计800个课时。假设一名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完整听了800多节科学家的课堂,那么他的梦想很可能就是成为科学家。博士课堂很好地让孩子们热爱科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她说。┃科研机构推网红节目科普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深奥难懂的学科,生命科学科普绝非易事。华大基因大众传播部总监、深圳科普企业协会副会长项飞分析了科普的痛点。他表示,一是专业术语的解码,二是受众能接受话题的贴近性,三是严谨的科学和活泼的科普之间的平衡,四是持之以恒的科普志愿坚持。“不解决这些痛点,就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坚持,也很难形成科普的规模效应。”传媒出身的项飞开始联合团队策划推出系列生命科学相关的视频节目。其中最为经典就是疫情期间的网红节目《天方烨谈》。节目内容在全国十余家城市电台落地播出。截止到11月4日,节目收听量1.83亿。(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文 钟华登/图)来源:深圳商报、科协改革进行时

来源:jckxjsxh 晋城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c5MTQyOA==&mid=2247497103&idx=4&sn=9dd786d937d5be6db55a0b9113dec65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山西省 山西晋城市科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