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植物会疼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这个不定期拖更的每周日更新的中国科普博览的胡问胡答专栏又来辽!


为啥鸡能叫那么大声啊?

有人相爱,有人夜里看海,有人早上七八个声鸡鸣起不来,早安,打工人!为啥鸡叫可以如此大声?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课题组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茱莉亚·克拉克团队合作报道的一件骨骼及气管保存近乎完整的新雉类化石材料或许能够解答你我的疑问。

(一口气读下来的你是不是累的想哭,不行!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早安,打工人!)

该鸟类首次具有了特化卷曲加长的气管,据测量,它的气管长度甚至大于它的体长,盘绕部分的气管分布于胸腔外的皮下组织中。研究团队根据其具有“环绕气管”这一特征,将这种已灭绝的鸟命名为和政盘绕雉。对于哺乳动物而言,体型大小通常会直接影响喉部的大小,进而影响哺乳动物发声的声音频率。这种“欺骗性信号”有利于恐吓捕食者和竞争者以及更好的吸引配偶,与许多哺乳动物演化出较长的气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研究显示,在雄性体型比雌性更大的陆地哺乳动物物种中,雄性会产生进一步夸大其体型的声音信号(如通过利用喉部的下降来扩展口咽腔的长度,以便降低声音频率)。看到这里,是不是又不知不觉get了一个脱单小技巧?还不赶紧谢谢我!


为什么天气预报里的气温和我感受的不一样?

据说在这个季节,把秋衣秋裤都穿上,是对降温最起码的尊重。秋衣要扎在秋裤里,秋裤要扎在袜子里,温馨提示都在接下来的答案里,观众朋友们,小编的爱心,收好了。

其实这个答案主要就是气温和体感温度不同。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按照我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气象站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周边30米内禁止修建公路、种植高度1米以上植物,1000米内不许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等,这些都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观测场中气温等要素的测定。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中暑。

天气预报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剔除各种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扰情况下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温度;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体感温度)是在天气预报温度的基础上,再叠加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甚至心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体感温度。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尤其是测温的环境不同。友情提示一下,气象部门为小伙伴们提供了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从各个方面体现体感温度的服务,所以建议大家在关注日常天气预报时,不妨也参考一下相关的生活指数预报,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


伸懒腰真的可以让你变清醒吗?

早晨起来,拥抱太阳,伸个懒腰,走去打工。作为新时代打工人,不伸个懒腰,今天这活怕是没法干了。有没有发现,伸懒腰好像是我们和身体的一个暗语,做了这个动作,身体才能清醒过来,开始一天的工(da)作(gong)。害,你没猜错,伸懒腰的确是为了“唤醒”肌肉。其实这事儿不难理解,咱就先从肌肉的特性讲起吧。肌肉是有弹性、粘滞性和伸展性的,这些物理特性会受到肌肉温度影响,当温度下降时,肌浆内各分子间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伸展性和弹性也会下降;而温度上升的时候,肌肉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会增加。唤醒的意义也在于此。

在做伸懒腰这个动作的时候,肌肉的温度会升高,降低了粘滞性,提高了肌肉伸展性和弹性,自然更有利于提高运动的能力。最后,伸懒腰这一简单的运动还可以让血液流速增快,血压升高,让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和大脑,唤醒昏沉沉的身体。要知道,leader可没太多时间让你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伸个懒腰,让原力觉醒!
植物会疼吗?

认认真真上班,这根本不叫赚钱,这是劳动换取报酬;只有偷懒,在上班的时候划水摸鱼,你才从你老板那赚到了钱。嘻嘻嘻嘻嘻嘻,所以这个问题我打算不写。疼痛是伴随着组织损伤的一种感觉,伤害性刺激造成组织损伤均会产生疼痛感知。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局部产生炎症反应,从炎症局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伤害感受应答元件。通常负责感知伤害刺激的是一些裸露的神经末梢,它们来自部分无髓或薄髓的感觉纤维(称为C类和Aδ类纤维);导入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再经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理论上没有痛觉。但是植物确实会感受到伤害,并做出一系列反应。植物受伤后不仅可以“提醒”同伴防御,它们甚至可以记住一些高温、寒冷等“不好的”经历,并能将记忆遗传给后代。植物体具有许多独特信号感应机制来感知各种环境条件,也能够随着时间推移整合环境条件,并存储诱导信息的线索。植物已经进化出一种“逆境记忆”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它们可以记住过去的压力事件,并启动应激反应,以便对反复出现的压力做出更快或更强烈的反应。过去十年的研究揭示了植物这种信息存储和事件激活的机制,包括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启动、蛋白构象启动与特定的激素或代谢调节响应。虽然植物不会像人一样感觉到痛,但是它同样能感受到你对它的伤害。所以,“足下留心,花草有情”。

为什么天空白天是蓝的,夕阳西下又变红?

其实,人们往往对身边常见的问题少了亿点思考。比如说,天为什么是蓝的?夕阳为什么是红的?“蓝天”和“夕阳红”是否自相矛盾?这么好看的文章你为什么不点赞?小编今天给你讲讲前面几个问题,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嘛,这就要问你咯。

天空的蓝色主要因为在晴朗的天气中,大气层主要成分分为氮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尺度远小于可见光波长,所以在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现象。所以天空中,我们见到的光都是散射光。太阳光主要集中在500nm左右,正好是蓝光和绿光的交界处。蓝光的波长短,散射光的强度就更大。所以晴朗的天空看起来就是蓝色的了。

那么紫光波长更短,为什么天空不是紫色的呢?第一,在太阳光里,紫色波段的光本来就比蓝色波段的少得多。第二,因为当散射光穿过空气时,也会被空气吸收,波长很短的紫光虽然在穿过空气时散射很强烈,但同时它们也被空气强烈吸收,阳光到达地面时,所剩的紫光的散射并不多。第三,人的眼睛中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用于检测颜色)以及单色视锥,每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但所有这些细胞都受到天空的某种程度的刺激。我们的眼睛对蓝色,青色和绿色的光的反应比对紫光的反应更强烈。即使有更多的紫光,但它还不足以压制我们大脑提供的强烈蓝色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天空在我们眼中呈现蓝色。

夕阳西下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比起白天的其他时间,太阳光在大气中要走更长的路。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直射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大部分都被散射了,只剩下波长更长的红橙色的光。

来源:
栗静舒 李志恒,《古鸟化石揭示小体型大嗓门的秘密》;

weather情报局团队,《气象温度和体感温度为何不同》;

三花是只猫,《伸懒腰是为了让你更清醒地面对残酷的每一天》;

瓶尔小草,《“哎呀,疼!” 植物会疼吗》;

龚伟枫,《看到的天是什么颜色,取决于你在哪儿》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