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冻成的刀,能切开猪肉吗?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来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今天,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如期揭晓。因为疫情,“第30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改为线上举办。尽管缺少了一些现场的欢快氛围和扔纸飞机等传统环节,但今年奖项的质量却丝毫没有打折。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搞笑诺奖也有特定的主题——bug(虫子)。除了用纸粘成的“奖杯”,今年的奖品也是我们的老朋友——10万亿津巴布韦元。不过,今年改成了一张10万亿津巴布韦元的仿制币。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正经的研究让我们会心一笑吧。

· 材料科学奖 ·

便便冻成的刀,好用吗?

就是这把便刀

在一本名为《太阳下的阴影》的书中,作者描述了一段关于因纽特人的传说:上世纪50年代,一位因纽特男子的家人希望他与其他人一起离开冰原,迁往现代村落,为此没收了他的所有刀具,让他无法独自生存。但不屈的男主誓与北极同在,他决定自己制造刀具!他在冰天雪地里上了个大号,待便便被冻硬,他用唾液把粪便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刀。然后,他用这把“便刀”杀了狗、制成雪橇,消失了北极的荒原中……

尽管连这本书的作者都承认,这个传说很可能是虚构的,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还是决定亲手打破这则谣言。办法也很简单,两位科学家储存了8天的材料后,塑造成刀的形态,并放在冰柜里冻硬。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可能接近传说故事,他们还模仿了因纽特人的食谱,试图让制造刀具的原材料更逼真。随后,他们用这把刀尝试切割猪皮、猪肉和猪腱,可惜每每没等到成功切割,刀就开始在接触表面融化了。看来,这确实是个谣言啊。

据说,这项研究的后续是,两位科学家突然想到:我们实验室的温度是10℃,可故事设定是在零下啊!看来,下次得降低环境温度再试一次。

· 医学奖 ·

害怕吧唧嘴的声音,真的是种病

如果你感觉周围的人一直发出各种噪音(敲键盘、吧唧嘴甚至大声呼吸的声音)令你感到十分困扰,那么这次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绝对是投你所好了。3位获奖者在7年前研究了42位受不了上述声音的志愿者,其中81%的人受不了别人吧唧嘴的声音,64%受不了别人呼吸的声音过大,59%的人受不了别人敲击键盘的声音,而这种“受不了”已经上升到了极度耐烦甚至产生攻击情绪。3位科学家最终诊断出,这是一种新的精神障碍——恐音症。他们还积极促进为这种疾病设置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最后劝告一下声音的发出者,学会控制音量,因为真的可能会被打!而对特殊声音感到很不适的人,也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真的是一种病!

还是小编的同事好,我敲键盘声音这么响,也没有人扌

· 声学奖 ·

在氦气中呼唤爱的扬子鳄

如果去过科技馆,那你很有可能尝试过在氦气中说话。吸入一口这种比空气轻得多的气体,就能让低沉雄浑的男声,变成牙尖石怪的女声。科学家们或许觉得光给人用太无聊了,于是决定让鳄鱼也尝一尝牙尖的滋味。

获得本年度搞笑诺奖声学奖的5位科学家把一只雌性扬子鳄关在玻璃箱里,往里面分别注入空气和氦氧混合气体,比较两种情况下扬子鳄的叫声。为了让扬子鳄叫,科学家在一旁循环播放其他的鳄鱼的叫声,这时箱中的扬子鳄便受不了本能的驱使,不住地叫唤,回应同类。录音机默默地在一旁记录下了它们的声音。

其实,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好玩或是瞎折腾。哺乳动物和鸟类常常通过声道共振彰显自己的体型,从而吸引异性。不过,此前这种现象在其他爬行动物中未曾被发现。研究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检验扬子鳄是否存在声道共振:实验发现氦气中的扬子鳄声音频率更高,从而验证了声道共振现象。我们不禁联想,鳄鱼与鸟类的远房亲戚——恐龙,以及它们共同的祖先,或许也具有类似的结构。这或许能告诉我们,生活在2亿多年前的初龙类是如何情歌对唱的。

下次在表白前,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共振峰频率,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吸引异性吧。

· 物理奖 ·

气哭法拉第的蚯蚓

因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登上过中学物理课本的迈克尔·法拉第,还在流体力学领域有所成就。他发现液体在上下振动时,表面会产生一种驻波,这种现象也被命名为法拉第波。但他一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描述液体的现象,竟然也出现在了蚯蚓身上。

完成这项研究的是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他们想到:既然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水,那么生物体也可以在振动下表现出法拉第波吗?说干就干,他们选择的实验对象是蚯蚓——一方面,蚯蚓体内含水量高、皮肤具有弹性且没有坚硬的骨骼,在生理上再合适不过了;另一方面……蚯蚓便宜,而且不会产生伦理争议。他们用乙醇将蚯蚓“灌醉”,放在上下振动的盘子中。结果,蚯蚓果真表现出法拉第波。在作者看来,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并控制神经脉冲等具有相似之处的生命过程。

既然蚯蚓干了,另一种由液体组成的动物——猫——是不是也可以呢?

· 心理学奖 ·

通过眉毛识别自恋者

相信每个人都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过令人讨厌的自大狂,在被生活打磨的过程中,很多人也在不经意间开发出一秒识别自恋者的“自恋雷达”——不用等对方开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对方的自恋程度。这是怎么做到的?多伦多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就对面部的不同组成元素进行了控制变量的研究,结果发现,眉毛是我们识别自恋者最重要的窗口:自恋者往往更厚、更浓密,同时形状也更独特。作者还将非自恋者的眉毛P到了自恋者的脸上,这时受试者的判断果然受到了误导。当然,看到这里的读者也不要将眉毛当作是识别自恋者的金标准,毕竟相比之下,言行才是最直接的判断标准嘛。

野原新之助表示作者说得对

· 经济学奖 ·

收入不平等和接吻的关系

经济社会环境对个体以及家庭的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广泛的影响,而其中一个颇为意外的关联是:在收入不平等更严重的地区,伴侣嘴对嘴接吻的频率更高。研究人员从对13个国家超过3000名参与者的调查中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相比于拥抱、性行为,接吻与收入不平等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作者是这么解释的:在那些贫富差距大、资源竞争激烈的严酷环境中,接吻对于维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换句话说,生活本就这么辛苦了,再不和对象多接吻,这日子还怎么过?

看来,下次对象说你接吻敷衍,你可以有理由反驳了:都怪生活太幸福!(误)

· 昆虫学奖 ·

昆虫学家也怕蜘蛛

带着充气蜘蛛玩具来领奖的维特尔

昆虫学奖颁给了理查德·维特尔(Richard Vetter),以表彰他在收集害怕蜘蛛的昆虫学家存在的证据上做出的努力。尽管昆虫学家能从容地应对形态各异的昆虫——其中一些的样貌可谓惊悚,但当对象变成蜘蛛,情况就不一样了。维特尔注意到,很多昆虫学家都害怕蜘蛛,于是他对41位昆虫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有趣的是,超过一半的参与者都认为,他们讨厌蜘蛛的原因之一是“腿太多了”。合着6条腿的昆虫不可怕,多了两条腿就成怪物了。

这篇论文还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有位昆虫学家专门研究寄生膜翅目昆虫,但她对蜘蛛的恐惧评分将近满分,以至于她曾经考虑过脱敏疗法,但最终因为过于害怕在脱敏疗法中遇到活蜘蛛,而放弃治疗。时至今日,她的家人还会在她面前用手模仿狼蛛(tarantula)爬行来逗弄她。或许这个故事能点醒我们:千万不要放弃治疗。

等会……不会有人不知道蜘蛛不是昆虫吧?

· 医学教育奖 ·

9国领导人共同获奖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搞笑诺奖的医学教育奖一点也不好笑,还散发出一股嘲讽的意味。这些得奖者当然都不会来领奖,毕竟得奖者分别是巴西、英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的国家领导人。这些国家现在正饱受疫情冲击,民众苦不堪言,而不作为或者瞎作为的领导人难辞其咎。这个奖的理由更直接了:相比于科学家和医生,政治家会对更多人的生命会造成更直接的影响。

等一个明日份的“fake news”和“手风琴”……

此外,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两国除了时有出现的军事冲突,也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对抗手段,比如:两国政府让自己的外交官半夜去按对方的门铃,按完就跑,刺激。

而今年的管理学奖,是与在中国发生的一起雇凶杀人未遂案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直接搜索“200万雇凶杀人”+“层层转包”,绝对大开眼界。

撰文 | 正经的编辑部

来源: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