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深处的川金丝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川金丝猴/图源:图虫创意

雪宝顶是岷山山系最高峰,山脚下的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自然条件最好、生境最优越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保存最好、最原始的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雪宝顶保护区多以大熊猫分布数量多而闻名,然而作为涪江上游最主要的原始森林和水源涵养、水源补充地,该区域还为川金丝猴这种濒危野生动物及其他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生存区域。

由于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大多与大熊猫保护地重叠,得益于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如今,更多的川金丝猴走进了大众视野。

金丝猴为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物种的别称。

目前世界上共有 5 种金丝猴,分别为川金丝猴、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

其中,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怒江金丝猴分布在缅甸和中国,越南金丝猴仅分布在越南。

川金丝猴第一份影像

川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将其列入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是我国珍贵的孑遗生物活化石和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也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2015年11月拍摄到的川金丝猴清晰照片

川金丝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等地,目前种群数量约为 25000 只。因地理隔离物种已有亚种分化,分为指名亚种、秦岭亚种和湖北亚种。指名亚种在四川境内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岷山和邛崃两个山系。

川金丝猴以全身金黄的毛发而得名。体型较大,脸部天蓝色,头顶上长有黑褐色的冠毛,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中,面颊红棕色,成年雄性有明显的嘴角瘤。胸部和腹部乳白色,四肢外侧棕褐色,向体背侧渐深暗,从深色毛区伸展出缕缕金丝,雄性最为显著。

不同性别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川金丝猴在外形上有较大的差异。

成年雄猴个体较大且强壮,背部毛发和颈部针毛都较长,呈金黄色,面部宽大,有明显的嘴角瘤。成年雌猴个体较成年雄性小,面部较窄,背毛没有成年雄性长,颈毛短,乳头明显,嘴角瘤较小或不明显。

青少年猴个体较成年个体小,毛色较暗淡(呈现灰白或黄色),因第二性征不明显,很难在野外分清雌雄。

幼猴个体较小,出生后毛色呈现灰黑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大多数时间在母亲怀抱或周围活动,在野外性别不容易区分。

种群特征

经过多年来的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内川金丝猴在虎牙片区、土城片区和泗耳片区均有分布,分布海拔范围为 1560 ~ 3685 米,分布海拔跨度超 2000 米。

分布的最低海拔和最高海拔均出乎意料,这与我们日常了解的川金丝猴主要集中在 2000 ~ 3000 米的活动海拔出入较大。

分布最低海拔仅 1560 米,活动生境为常绿阔叶林;而分布最高海拔达到 3685 米,且活动生境为高山流石滩。

究竟为什么雪宝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活动海拔跨度会这么大呢?是因为雪宝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生境与神奇之处,还是保护区川金丝猴有其独特的生存适应?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加以解释。

截至目前,调查发现雪宝顶保护区内共有 4 群川金丝猴,总量为 610 只左右。其中土城片区分布有 1 群,数量为 120 ~ 150 只;虎牙片区分布有 2 群,其中 1 群为全雄群,数量较少,仅 10 只左右,另一群为混合群,数量较多,有 200 ~ 250 只;泗耳片区分布有 1 群,数量在 150 ~ 200 只。

雪宝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偏好在海拔 2000 ~ 2800 米的落叶阔叶灌丛、寒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生境中活动。

区内川金丝猴栖息地面积为33652.18 公顷,其中适宜生境面积为 12258.09 公顷,次适宜生境面积为 21394.09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52.90%,且栖息地破碎化程度较低,这为川金丝猴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发现,雪宝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同域动物较多,达 169 种,其中兽类 6 目 17 科26 属 27 种,鸟类 15 目 45 科 138 种,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各 2 种。这些物种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极为丰富,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5 种,分别为四川羚牛、大熊猫、林麝、金雕和绿尾虹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亚洲黑熊、中华斑羚、中华鬣羚、藏雪鸡、血雉等21 种。

同一机位

我们在雪宝顶保护区狼牙片区与泗耳片区交界处海拔3685米流石滩生境下拍摄到川金丝猴,在同一机位下还拍摄到藏雪鸡、赤狐、岩羊等高海拔分布物种。原本不属于川金丝猴活动生境的区域拍摄到川金丝猴,这令我们感到非常惊奇。

同一机位

虽然在雪宝顶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以下及3000米以上区域也有金丝猴活动,但主要分布在2000~3000米范围。在众多的同域动物中,猕猴、藏酋猴、赤腹松鼠、隐纹花松鼠、伯氏长吻松鼠是川金丝猴的竞食者,青鼬和豹猫是其天敌,而黑熊较为特殊,既是川金丝猴的竞食者,也是其天敌。

在日常的野外调查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在同一相机位点能拍摄到不少除了川金丝猴之外的其他物种。

川金丝猴的食性很杂,不过还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年来的调查发现,雪宝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取食植物涉及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寄生植物、松萝和真菌类植物等 7 大类,其中以乔木和灌木取食较多,而其他类植物取食相对较少。

红外摄像机拍摄到川金丝猴采食野生菌子的画面

多年来的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中,有趣的是红外相机记录下川金丝猴采食野生菌子的画面,再次证实川金丝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广食性灵长类动物。

丰硕成果背后的艰辛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是一件非常艰辛、极具挑战的事情,和区内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相比,保护川金丝猴的工作同样非常艰辛。

野外工作

由于保护区处于岷山山系主峰雪宝顶及至今都没有被征服的二牙羌、三牙羌(雪宝顶保护区最高峰,海拔 5190 米)周围,山势十分陡峻,水量四季充沛湍急,要想进入保护区就十分困难。而要想在保护区内开展调查工作,无论是黄腊坪、核桃坝、红奔柳、小沟、散垭、梯子岩、泗耳、二道沟还是三道沟,要花好几天时间才能进入监测地点,这些地点都是无人区,生境十分原始,野外调查工作相当艰苦。无论是保护区内有多年野外经历的工作人员,还是之前参与雪宝顶保护区野外调查的朋友,只要提及雪宝顶保护区,无不感慨万千,都说这边的野外工作相当艰辛,每次调查结束之后几乎身上要“脱层皮”。

目前,经过多年来的红外相机监测以及近年来的川金丝猴专项研究,关于雪宝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以及分布范围等已有初步了解。

然而关于区内该物种的社会结构、社会行为、活动范围、季节性活动规律以及更加精确的种群大小、性比、成幼比例等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另外,关于区内川金丝猴高海拔跨度分布中隐含的生存策略或者生存适应同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雪宝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保护与研究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本文首发于《地球》2020年第7期,有删节修订

视频提供: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责编:李文慧

排版:尹 璐

审核: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