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丹参的栽培技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丹参别名血参、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以根入药,是常用中药材。有活血去淤,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四川、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等省均有栽培。

一、选地和整地。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土壤过粘,通气和排水不良,常引起烂根。前作秋季收获后深耕。第二年春季种植前,作宽1.2米、高20厘米的畦,畦沟宽约25厘米。整地时每亩施堆肥或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留种田的植株于6月份以后种子陆续成熟时分批采收再晒干。丹参种子发芽率在70%左右,陈种子发芽率很低,不能采用。种子采收后要及时播种,有的地方在秋季9月份播种。南方地区,如浙江在6月种子采收后播种。条播或撒播,播后盖薄土,后盖草或塑料薄膜。出苗后逐渐揭去盖草,苗高6-10厘米时移栽,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 2、分根繁殖。多数省区采用此法。收挖时,留种用的不挖,到翌年2-3月随挖随栽,作种用的种根应选择直径0.7-1厘米,健壮、无病虫、皮色红的一年生根为好。选好的根条掰成约5厘米长的段,按行株距30厘米×25厘米种植,覆土约3厘米厚。每亩用种根5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返青时或苗高约6厘米时进行;第2次在6月份;第3次在7、8月进行。封垄后不便再行中耕除草。药材种植禁用除草剂。 2、追肥。以施基肥为主,如基肥不足,可结合中耕除草追肥。 3、排灌。雨季注意排水防涝。积水影响丹参根的生长,降低产量、品质,甚至烂根死苗。 4、摘花。开花期除准备收获种子的植株外,必须分次将花序摘除,以利根部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丹参病虫危害较轻。 1、叶斑病。一种细菌性病害。叶片上生有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深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致使叶片枯死。5月初始发,一直延续到秋末。防治方法:清除基部病叶,改善通风条件,注意排水;冬季清园,处理残株。 2、菌核病。发病植株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位逐渐腐烂变褐色,并在发病部位及附近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生有黑色鼠粪状的菌核和白色菌丝体,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沟排水;实行水旱轮作。 3、根腐病。5-11月发生。罹病植株根部先受害腐烂,外皮黑色;地上部初为个别茎枝先枯死,严重时全株死亡。防治方法:轮作、不宜连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选择健壮无病的种苗;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 4、根结线虫病。在须根上形成许多瘤状结节,植株地上部矮小萎黄,是由根结线虫寄生引起的。防治方法:建立无病留种田,并实施检疫,防止带病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重茬。

五、采收与加工。丹参的有效成分与采收季节相关,一般在当年11月上旬即立冬后采收,种子育苗栽培的丹参在第二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