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初生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通常拥有为固定翼飞机起降的甲板和舰岛。舰载机完成攻击后可以返回航母补充弹药,持续性与任务多样性是其他水面舰艇很难媲美的。

从早期的水上飞机母舰到如今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百年来,航空母舰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首先,航母的出现和飞机有着密切关联。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令人兴奋不已。各国陆续开始研究和制造飞机,不过因技术所限,当时的飞机主要执行空中侦查、校正火炮等军事任务。

1909年,法国人克莱门特.阿德尔写成《军事飞行》一书,提到了军舰起降飞机需要的种种条件,同时描绘了航空母舰的蓝图。随后人们将幻想付诸实践,试着将飞机放上军舰。于是,挂上气囊的飞机在水面进行一系列起降试验。

在真正的航空母舰诞生前,已经出现了能使用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

1910年,第一架水上飞机问世。1913年,法军适合操作水上飞机的军舰服役。其他海军强国见状纷纷效仿,使用民用船、巡洋舰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

20世纪之初的水上飞机母舰作为飞机储藏基地使用,需要起重机吊挂飞机到水面。水上飞机载重、火力不足,主要执行侦察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日本等国的水上飞机母舰都有参战。1914年,日本对德国殖民地山东半岛发起攻击,4架若宫号水上飞机轰炸了德军在青岛的指挥部。这是水上飞机第一次用于轰炸作战。

由于正规航母出现和直升机技术进步,不受重视的水上飞机母舰逐渐淡出海军序列。1954年,美国海军最后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巴奈加特”号退役,这标志着世界海军再无此类军舰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取得一定战果。英国人想得更远、做得更早,提出了将飞机直接与军舰结合的构想。

1910年11月14日,经过改装的伯明翰轻巡洋舰铺设了26米长的木制跑道。15点16分,尤金.埃利驾驶寇蒂斯单座双翼机顺利起飞。二十多米的飞行跑道未能使飞机达到应有的速度,飞机险些坠海,海面飞行4千米后在海滩附近的广场安全着陆。

这些探索孕育了航空母舰的诞生,有了这次成功的起飞经验,人们开始尝试在军舰降落。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为此准备了36.58米长、9.75米宽的降落甲板。为以防万一,甲板特意加装了防护板和末端拦阻网。降落实验顺利进行,飞行员尤金.艾利成功实现着舰降落。

飞机起降实验完成之后,各国用商船、军舰改装的改装航母相继登场。

1914年,英国将运煤船改装成皇家方舟号航母,1918年英国又将建造中的卡吉士号邮舰改为百眼巨人号航母,后者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舰。

百眼巨人号于1918年5月改装完工。由于一战已然接近尾声,百眼巨人未能一展身手,但它在航母发展史的开拓性地位是无法抹杀。百眼巨人号装备168米全通甲板,多部升降机可供升降飞机,载机20架。血的教训才使英国人明白全通式甲板的必要性。全通式甲板从船头到船尾都是甲板,中间没有上层建筑阻拦。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邓宁试图重现在航行中的航母上着舰的惊险动作,不料飞机坠海,邓宁以身殉职。

英国在建造航空母舰的路上屡屡建功。1917年,英国按照航母标准全新设计的竞技神号航母开工建造。

日本海军一直密切关注航空母舰技术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早在1913年就将商船若宫丸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当获悉英国开始建造“竞技神”,日本马上意识到建造世界第一艘航母对于日本海军世界地位的重要性。

1919年12月,日本开工建造凤翔号航空母舰。1922年12月27日,凤翔号比竞技神号早8个月下水。日本踩着英国的肩膀造出了凤翔号,凤翔号参照了英国的竞技神号,使用了大量英美等国验证过的航母技术。

经过多年探索,各国摸索出了航母的基本形态。航母的出现是世界海战的分水岭,海上打击力量向着更远更广的天空和更深远的海洋扩张。从此列阵对轰开始成为历史。

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也非一蹴而就,当时各国海军的大舰巨炮主义根深蒂固,航母只作为舰队的辅助力量。从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便可看出,条约严格控制各国的战列舰比例,对刚刚起步的航空母舰某种意义上算是网开一面。

1921年7月21日,海面停泊了三艘靶船,曾经参加日德兰海战的奥斯特弗里斯号战列舰也在其中。天空出现了轰炸机的身影,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于二战后的1947年成立)的八架马丁轰炸机发动打击。观战的将领们从眼前的场景看到了未来海战无限可能,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仅仅20分钟,一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在轰炸中相继沉没。

即便是在大炮巨舰主义的年代,美国人也没有在探索航空母舰的路上掉队,早在1920年,美国海军就把木星号运煤船改装成了航母。两年后改装完工,命名兰利号,编号CV-1。

仅二战期间,美国共有151艘各型航空母舰下水。地球另一端的纳粹德国,直到1936年才姗姗来迟地开工建造第一艘航母,格拉夫.齐柏林号。不久,紧迫的战事让德国海军把重心转移至潜水艇,齐柏林号未能竣工,终止建造时已有百分之八十五完工。

1945年的五月,半个柏林在燃烧。随着战争落败,齐柏林号选择自沉,以免落入苏军之手。苏军几度打捞,舰体运输到列宁格勒用于研究。当齐柏林号的躯壳再无价值,苏联海军将之作为靶船炸毁。

二战是航空母舰在作战方面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各国意识到熠熠生辉的航母有别于其他军舰的作战优势。

1940年11月11日,塔兰托战役,英国航母舰载机对驻泊在塔兰托的意大利海军发起突袭。英国光辉号航母和搭载的剑鱼攻击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仅用65分钟就几乎使意大利海军折兵一半。塔兰托战役在某种程度上,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的地位。

日军对塔兰托战役兴趣十足,曾派专人收集相关情报,日本人将他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太平洋彼岸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350余架日本舰载机对珍珠港实施攻击,日本海军有六艘航母参与袭击,分别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珍珠港发生的事情将美国正式带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拉开序幕。

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爆发了航母之间的首次对决。美国海军的舰队与日本海军的舰队始终未有见面,双方航母编队以舰载机发动远程打击,成为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较量。

1945年4月7日,日本海军大和号的沉没大炮堪称巨舰主义的挽歌。最大的体积、最大的吨位、最大的主炮、高射炮多得像刺猬,大和号战列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为阻止美军登陆冲绳岛,以大和号为首的特工队发动自杀式的菊水作战。

当天中午12时31分,美国海军开始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抵抗,大和号战列舰葬身海底。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惨败于美国航母舰载机之手。

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信浓号”在战争末期被改装成航空母舰,凭借最大战列舰的船体,信浓号成了二战期间最大的航空母舰,这一纪录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鹰级航母的出现才得以打破。不过悲惨的是,信浓号还没来得及结束自己的处女航便被美军潜艇击沉,是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二战结束,众多航空母舰陆续退役。战后,航空母舰的技术、性能大幅度提升,航母越造越大,舰载机越来越多,并出现了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喷气式舰载机。

1954年9月,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服役,核动力在理论上航程几乎无限。见识到核动力的优越性后,航空母舰自然成为核动力的载体之一。

1961年11月25日,世界第一艘同时也是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服役。相较常规动力,核动力体现出诸多难以媲美的优越性。一克的铀元素可以产生2顿重油燃烧的热量,仅在动力上就不是常规动力所能比。

1964年,企业号航母与长滩号、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组成环球航行编队。核动力舰队只依靠本舰动力进行了64天的环球航行,这趟耀武扬威的航行显示出核动力舰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舰载机进入喷气时代,单凭飞机自身动力不大可能完成起飞。越战开始,美军开始广泛使用蒸汽弹射,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发生变化。

美英在二次大战中曾有尝试弹射器起飞,受限于液压弹射技术能量小,因而不能满足航母的实战需求。况且螺旋桨舰载机重量轻、起飞距离短,以自身动力就能起飞,因此并没有加装弹射器的需要。

1951年,英国柯林.米切尔中校提出并发明了航母蒸汽弹射器。蒸汽弹射的原理很简单,蒸汽压力转化为动力把飞机像打弹弓一样弹射出去。进入21世纪,弹射器由蒸汽动力演变为电磁动力。电磁弹射器与磁悬浮列车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线圈产生的磁场推动滑索高速运作。

蒸汽弹射技术虽然原理简单,但仅有少数国家的航空母舰安装了弹射器,就连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的蒸汽弹射器也是由美国生产。其他国家大多数还是滑跃起飞。

滑跃起飞最早由英国人发明并用于无敌级航空母舰,飞机经12°抬升的飞行甲板获得向上的动力。滑跃起飞节省了舰体空间,但也有与生俱来的缺陷,滑跃起飞的舰载机不能满油或者满弹,油料和载弹直接影响到舰载机起飞。装备四台弹射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起飞效率是滑跃式的3倍,滑跃式在执行大规模集群行动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冷战占据一席之地的苏联在与美国全球对抗期间,建立过一支曾一度拥有9艘航空母舰的红色海军。

苏联航空母舰起步晚,1967年才出现两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作为苏联航母的奠基之作,莫斯科号和列宁号分别于1996和1997年退役,见证了风雨缥缈的冷战世界。

70年代中期,苏联才拥有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第二代航空母舰——基辅级。基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4.5万吨,载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还装备了12枚“花岗岩”反舰导弹。

垂直起降对飞机发动机的负荷要求很大,通过调整发动机喷管方向获得上升的力量,高油料消耗又必须牺牲部分武器载重。

基辅级航母与西方航母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额外的武器配置,西方航母专心起降舰载机。基辅级航母除了舰载机之外装备了大量导弹,具备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

基辅级总计建造四艘。首舰基辅号,1975年1月3日服役,1993年退役后卖到中国,也就是现在的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二号舰明斯克号,1978年9月28号服役,1993年1月退役后经韩国之手卖到中国改为游乐园,即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三号舰新罗西斯克号,1982年9月12日服役,1993年1月退役后拆成废铁。四号舰戈尔什克夫号,1987年1月服役,1994年因锅炉爆炸事故一直处于搁置状态,2004年改装后售卖给印度海军,更名为维克拉马蒂亚号航空母舰,目前改舰是印度海军最大的作战舰艇。

这四艘基辅级航空母舰是苏联国力巅峰的注脚,它们的命运也随苏联解体而流落他乡。

苏联海军很快意识到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航程有限,他们需要更强大的航空母舰,需要搭载固定翼战机的航空母舰。

20世纪80年代,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登上历史舞台,苏联的实际下水的航母梦也在此画上句号。

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母。首舰库兹涅佐夫号1991年1月21日服役,苏联解体后仍在俄罗斯北方舰队服役,参与过支援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二号舰瓦良格号尚未完工,恰好赶上苏联解体划归乌克兰所有,后来售于中国,也就是现在的辽宁号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在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3年5月14日,X-47B隐身无人机从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成功起飞,探索性地迈出舰载机无人化的第一步。2017年7月22日,福特级航空母舰正式服役,诸多高科技集成的福特级航母接过尼米兹级航母的桂冠,成为美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水上飞机母舰到航空母舰,螺旋桨飞机机到喷气式飞机,常规动力到核动力。航空母舰至今已走过了100多个年头。航空母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武器装备的革命,武器装备的使用又促使军队编制、作战样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相信在遥远的未来,航母仍然会给世界海军带来更多的惊奇与探索。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