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同化能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环境同化能力是指环境对外来物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逐步转化、合成新物质或新有机体的能力。

定义环境同化能力是指环境对外来物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逐步转化、合成新物质或新有机体的能力。

简介物质进入环境直接或转化后加入到生物圈中各自的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如局部地区因氧化或燃烧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空气流动而扩散,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合成碳水化合物,逐步进入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体内,转化成为脂肪等、另外一部分进入海洋转化成碳酸氢盐、碳酸盐贮存起来。其他氮、磷、硫等都有类似情况。环境的调节、同化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为活动加速了许多物质的运动,超过自然的同化能力就使局部地区受到污染1。

生态调节通常是指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涵养水分污染物净化、固定CO2营养循环、气候调节、有害生物的生物控制、灾害预防、防风困沙等,生态调节功能的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生态调节途径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调节与控制的三种途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建立植被缓冲带、利用湿地生态系统。

1.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农药化肥施用方法、灌溉制度等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相互组合共同形成的生态系统。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采取适当的农田管理方式,如农作物间作套种、少耕、免耕、喷滴灌、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用法及施用时间等。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指出建立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生态工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节措施,合理规划设计、优化结构和植物种类,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2.建植被缓冲带

利用不同植被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的互补性和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截留、过滤能力,在农田与水体之间建立合理的林带或草地过滤带将农田与水体隔开,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物。

3.湿地生态工程

在农田生态系统增加一些湿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消减农业非点源的污染负荷。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的系统,在一定长宽比、一定坡度的地块中,由土壤和填料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中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床体表面可种植芦苇或凤眼莲等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如在表面种植芦苇则称芦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