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孢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霉属中的一个常见种。禾本科或其他植物的寄生菌,也可在土壤等处腐生。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生长繁茂,菌丝体棉絮状或丝状,高达5~7mm,初为白色,然后转向棕色带玫瑰色、洋红色或砖红色,菌落中央常有黄色气生菌丝区,反面为洋红色或淡砖红色至赭色。菌丝有隔、分枝、透明或浅玫瑰色。

简介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霉属中的一个常见种。1

特点禾本科或其他植物的寄生菌,也可在土壤等处腐生。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生长繁茂,菌丝体棉絮状或丝状,高达5~7mm,初为白色,然后转向棕色带玫瑰色、洋红色或砖红色,菌落中央常有黄色气生菌丝区,反面为洋红色或淡砖红色至赭色。菌丝有隔、分枝、透明或浅玫瑰色。野生型菌株在培养基上一般不产孢子,但在菌丝中可见膨大细胞。膨大细胞球形或卵形,单个或成串,顶生或间生,壁薄,透明。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纺锤形或披针形,稍弯,两端稍窄细,顶细胞末端稍细或略钝,脚胞有或无,一般有3~5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成堆时呈浅粉红色。本种不产小型分生孢子一般很少产生厚垣孢子。有些菌株在米饭或马铃薯块上形成子座,子座呈淡红色、黄色或绿色等菌核呈紫红色或鲜明玫瑰色。有性阶段归属核菌纲中的赤霉属(Gibberella),其子囊壳散生或聚集,在染病植物组织(如小麦穗颖)间最多,卵圆形或圆形,深蓝色至黑紫色,粗糙或光滑,顶部有突起或平的孔口,壳壁稍厚。子囊棍棒状,无色,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行或不规则双行排列,子囊孢子纺锤形,两端窄细或钝圆锥状,稍弯,通常有3隔,大小20~25μm × 3.0~3.7μm。1

危害本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除引起小麦赤霉病外,还会引起玉米、水稻、高粱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油菜、芝麻、棉花、麻、豆类等植物的根腐、茎基腐和穗腐等病害。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