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叶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棱叶韭,葱科葱属植物。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下游发区、中亚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23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较干旱的山坡以及草地上,国外有园艺栽培。

形态特征鳞茎近球状,粗1-2厘米,基部常具外皮暗紫色的小鳞茎(因其易脱落故在标本上难见到);鳞茎外皮暗灰色,纸质,不破裂,内皮白色,膜质。叶3-5枚,条形,背面具1条纵棱,有时为三棱状条形,干时常扭卷,比花葶短,宽(1-)2-5 毫米,到花期逐渐枯死,叶片和叶鞘光滑或沿纵脉具细糙齿。花葶圆柱状,高25-85厘米,约1/3被叶鞘;总苞2裂,远比伞形花序短;伞形花序球状或半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有时具珠芽;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6倍,基部具小苞片;花天蓝色,干后常变蓝紫色;花被片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宽0.8-1.8毫米,内轮的较外轮的狭;花丝等长,略比花被片短或稍长,在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分离部分呈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扩大,内轮的基部约为外轮基部宽的1.5-2倍;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蜜穴;花柱略伸出花被外。花果期6-8月。1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100-2300米的较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1

分布范围产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苏联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中亚至西伯利亚西部也有分布。1

主要价值棱叶韭为良等饲用牧草,虽然产量不高,但草质优良,适口性较好,春季返青早,生长快,草质柔软,各类家畜均喜食,在早春季节是绵羊、山羊的抓膘牧草。棱叶韭的鳞茎可以入药,鳞茎中含有大蒜氨酸、大蒜糖、甲基大蒜氨酸等成分,主治肠炎、痢疾等疾病。

采收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