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Abraham-Lorentz-Dirac force)是阿布拉罕-劳仑兹力的改版,跟阿布拉罕-劳仑兹力一样,是描述当加速带电粒子因为粒子放射出电磁辐射而所受到的平均力,只不过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把相对论产生的效应也加进去而已。

简介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Abraham-Lorentz-Dirac force)是阿布拉罕-劳仑兹力的改版,跟阿布拉罕-劳仑兹力一样,是描述当加速带电粒子因为粒子放射出电磁辐射而所受到的平均力,只不过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把相对论产生的效应也加进去而已。1

定义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是在1938年由保罗·狄拉克导出:

阿布拉罕-洛伦兹力阿布拉罕-洛伦兹力(Abraham-Lorentz force)是一加速带电粒子因为粒子放射出电磁辐射而所受到的平均力。其适用在粒子行进速度不快的时候。若在相对论性速度下,此力则称作是阿布拉罕-洛伦兹-狄拉克力(Abraham-Lorentz-Dirac force)。

阿布拉罕-洛伦兹力问题的解被认为预测了“来自于未来的讯号影响了现在”这样的结果,而挑战了直观上的因果律。试图解决此一问题的涉及到许多近代物理的领域,虽然Yaghjian曾展试过这问题的解实际上相当简单。1

保罗·狄拉克保罗·埃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OM,FRS(英语: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狄拉克在物理学上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统合了维尔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埃尔温·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发展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数学架构。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解释了粒子的自旋,并且首先预测了反粒子的存在。而他在路径积分和二次量子化也扮演了的先驱者的角色,为后来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他将拓扑的概念引入物理学,提出了磁单极的理论。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史上最年轻获奖的理论物理学家。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嘉骞 - 博士 - 同济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