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片土壤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判读用航空像片推断出土壤类型及性状的过程。由于航片上的地物信息,特别是地物的几何学和光学信息极为丰富,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性状在航片上会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

概述判读用航空像片推断出土壤类型及性状的过程。由于航片上的地物信息,特别是地物的几何学和光学信息极为丰富,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性状在航片上会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只要对航摄地区的土壤通过典型地块的野外实测,建立起航片判读标志,再结合对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分析,即可绘制出反映摄影地区土壤分布、类型及利用现状等方面的专业图片。它通常用于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制图。

航片土壤判读的标志航片土壤判读一般均需根据影像轮廓的色调、形状、大小等特征来确定。这些影像特征被称之为“判读标志"。在土壤判读中,基本的判读标志有:

1.形状

影像的形状是区分自然形成物与人为建造物的主要标志。前者无严格的几何形状,而后者则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规则的轮廓边界。作为在地表连续分布的土壤,并无规则的形状或几何特征可资鉴别。但因不少土壤类型的分布相当严格地和一定的地形及植被有关,。故会形成一定的轮廓界线。在耕作土壤中,田块、地块的明显界线,特别是各类水稻土,无论在平原区或丘陵区均能显著地予以划分。

2.大小

航片影像的大小,除了反映地物大小外,还取决于像片比例尺。在同一张航片上,比例尺大体相同,则影像大小直接反映了地物实体的大小。由上述航片解像力的讨论中可知,一般情况下,在航片比例尺为1:5万时,地面分辨距离Lgrd为15m左右;在航片比例尺为1:1万时,则Lgrd为0.30~O.50m左右。当地物间反差较大,则像片上的构像往往会超过应有的大小(如草地上践踏的小路),反之亦然。

3.阴影

阴影是判读立体地物和地形的一个重要标志。阴影有荫种:一种是地物本身的背阴面;另一种是地物的投影。阴影随摄影时的太阳方位角、高度角以及在航片上的位置而变。过浓的阴影会掩盖掉某些景观要素。但有些阴影也有助于判读,如黄土高原的沟谷切割地形。

4.色调

色调是土壤判读中最主要的标志,在黑白航片上,它就是影像的光密度或灰度。倘若在航片上没有任何色调的差异,全是同样的色调,那么其他的判读标志如形状、大小等等,均不会呈现,也就无从判别。

航片土壤判读的原则和方法为了提高土壤判读水平,保证利用航片进行土壤调查制图能达到一定的详度和精度,防止产生重大的差错和遗漏,在进行土壤判读的全过程中,务必坚持如下原则:

1.全面分析像片所反映的丰富影像,充分利用各种判读标志,相互补充和验证,切忌仅仅根据一二个标志就轻率地下结论。

2.即使是裸露土壤,除了直接判读表土影像外,也应力求判读出与土壤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以利于更深刻了解土壤形成条件,并对土壤性状、肥力水平和改良方向作出确切的分析。

3.室内判读中一般会出现一些把握不大,甚至很难判读的情况,应带着航片去实地调查和校核,有的即使到了实地也难以确定类型的,则要采土作理化分析。对于那些室内判读有把握,但分布面积广或有重要意义的土壤也应力争去实地采样进行理化分析。

航片土壤判读的方法很多,如“图型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地文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根据地物在航片上所表现出的几何与光学特性为主要标志加以综合利用,分析判读出某些成土因素的类型及特征,进而再推断其成土条件、土壤类型与性状。

目前,国内较流行的是“综合景观分析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

1.从景观分析入手(如地貌类型等)判读土壤形成条件与特性。

2.重视影像图型(纹理、色调、阴影)在判读标志中的突出作用。

3.坚持综合分析影像特点,尽可能的全面利用各种判读标志,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实质上,各种方法之间并无截然差异,依笔者之见,几种方法均可使用,或综合使用,关键应根据判读者的经验和工作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曹慧慧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