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心理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应用生态学观点研究个体行为原因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研究多集中于单个个体对单个刺激的反应,也承认社会变量对理解行为的重要作用,而心理学的生态观则进一步强调个体行为与其环境条件(人际的、社会的、自然的)是不可分割的。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巴克和赖特对两个小城镇公众行为所作的精心分析,是一项典型的研究。

简介“生态心理学”这一术语多指产生于 20 世纪40—70 年代 ,由勒温 、巴克、吉布森、奈瑟、布伦瑞克等人开创的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即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来, 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传统心理学 。它是从主流心理学内部发起的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改造, 针对主流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人为性”缺陷 ,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 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直接影响了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观察和现场研究, 主张心理现象只能在“背景”中被理解 ,心理学研究对象必须由实验室行为转向现实生活行为, 由只考察有机体个体转向考察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生态学的野外观察法对人的研究的自然回归1。

生态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倡导将交互作用原则作为主要研究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主张实际生活环境的研究原则、多元方法选择原则、多元交互解释原则。这些原则带来了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从探讨思辨中或实验室中的心理向探讨真实环境中的心理转变;从人的心理内部机制的探求转向对人和环境互动关系的探求;从对理论模型的追问到对理论背景与实验设计之间匹配的关注;从分析性思维模式为主转向综合性思维模式。

广义狭义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狭义生态心理学。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克为代表和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理论范式,其他人的思想都基本上在整合和延伸他们的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可以把狭义生态心理学初步界定为:生态心理学是一种强调研究动物(人)-环境交互体的动态交互过程,尤其倾向于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具有功能意义的心理现象的取向。

生态心理学是一种伴随着主流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取向,但是它一直处于心理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倍受冷落。随着一批倡导生态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当主流心理学陷入困境之后,生态心理学由于它自身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心理学以生态哲学作为新的基础,以交互作用原则为中心原则,以生态效度的实验研究法和自然主义研究法等为主要方法,通过揭示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研究、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它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对心理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并且也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的真实情况。因此,目前,它在心理学的各种分支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领域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历来有内因论与外因论两大对立派别。分析学派(或称心理动力学派)强调驱力(drives)、需求(needs)与动机(motivation)等内在因素的作用;行为学派则强调外在因素,主张通过控制外界刺激或奖惩强化作用来改变个人行为。

而行为的生态观则包容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强调二者相互作用,而不苛求分辨孰因孰果。近年来广为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家庭治疗便是应用此理论的典范。生态心理学认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只有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适,同步改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长远和稳定的效果。

发展生态心理学可以补充和修正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不足和错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当代心理学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当前心理学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发展趋势:高新化、综合化、本土化和实用化,生态心理学是一种与这些发展趋势相暗合的研究取向。因此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研究取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汤寿旎 - 副教授 - 武汉理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