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叶油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丁香叶油,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有辛香及丁香酚的特征香气。

概况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等作用,是一种需要进口供应的紧缺药品之一。丁香除了作为药品使用外,丁香油也常作为食品及化妆品的香料,市场需求量大,有研究者对丁香油及丁香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化学成分相近,只是各成分含量略有不同,丁香叶油含量比丁香油含量低,但丁香叶常年可采收,来源较花蕾方便易得。经药理试验证明,用丁香叶油代替丁香油在食品及化妆品中使用,仍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中文名称:丁香叶油。

英文名称:成份及特性:丁香叶油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Myrtaceae family的丁香叶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的精油,得率为0.3-0.5%。主要成分:主要以丁香酚、乙酰基丁香酚(乙酸丁香酯)、乙位石竹烯为主。 毒理学依据:LD50,ADI:无限制性规定。

尹卫平等人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对采集于河南省伏牛山区的小叶丁香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实验测得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定性、定量结果如下(%):甲酸2.84、乙酸12.82、1,2-二乙氧基乙烷7.67、1一羟基-2一丙酮、1-戊烯4.34、正己醛3.16、2-呋喃甲醛5.56、2~烯一己醛1.45、3-已烯一1一醇2.12、1-己醇4.44、苯甲醛1.79、3 -乙烯基吡啶3.18、5-甲基-5-乙烯基四氢-a一呋哺二甲基甲醇1.45、3,7-二甲基-1,6-辛二烯3一醇18. 87、α-萜品醇1.50、乙酸2-苯乙酯0.79。从中可以看出,小叶丁香的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约32种。在已鉴定16种化合物中,主要成分为萜烯含氧化合物,在这些成分中,另外含有苯甲醛,,含量为1. 79%。而苯甲醛、呋哺甲醛,α-萜品醇化合物在丁香属植物至今未见有过报道。它们是药用有效成分。且均具有抗炎、止痛药效。据报道,苯甲醛还有抗癌增效作用。1

其他成分另据报道吉林大学的魏征骥、卢丹等人对采自吉林大学校园内的丁香进行提取分离鉴定表明,他们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光谱分析(1H - HMR、13C - NMR、H- MBC等)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三匝类化合物lup - 20(29) -en-3- one、正二十九烷和4,19-二甲基-12,13-二羟基二十二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

理化指标旋光度(20℃):-2°~ 0°。

**酚含量:**≥82%(印尼来源为≥78%)。

**溶解度:**1mL精油溶于2mL70%乙醇,澄清。溶于丙二醇及多数植物油,稍起乳光;难溶于矿物油与甘油。

用途应用于食用香精的调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精。FEMA对食品中的使用参考如下。

FEMA推荐值

非醇饮料:8.6 mg/kg 。

冰淇淋及冰制品:16 mg/kg 。

糖果:22 mg/kg 。

焙烤食品:30 mg/kg 。

胶体与布丁:510 mg/kg 。

肉类:670 mg/kg 。

调味品:14~40 mg/kg 。

腌渍食品:7.0~16 mg/kg 。

苹果白脱:2.0 mg/kg 。

编号系统**CAS号:**8015-97-2

MDL号:

EINECS号:

RTECS号:

BRN号:

PubChem号:

物性数据1.性状:浅黄色挥发性精油,呈丁香酚和糠醛香气。遇铁后呈暗紫棕色。有杀菌作用。

2.溶解性:溶于苯甲酸苄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丙二醇,在大多数非挥发性油中呈微乳白色,几乎不溶于矿物油和甘油。微溶于水。

毒理学数据LD50:1370mg/kg(大鼠,经口)。

性质与稳定性具有丁香酚和糠醛的气味,遇Fe3+ 呈现棕色,有杀菌作用。

贮存方法密封保存

合成方法由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Syzigium aromaticum,亦称Eugenia caryophyllata)的叶子经水蒸气蒸馏而得。得率约2%~3%。2

丁香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出的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用青叶萃取萃取出的挥发油会带少量叶绿素颜色。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率比水蒸汽提取率约高50%.除了收率高外还有耗时短、能耗低而且环保的特点,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方法。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