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学奠基人——江泽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江泽涵,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都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为此他付出了无尽的精力和努力。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数学研究的热爱,对祖国数学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还有他身上令人动容的精神。

1902年,江泽涵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922年考取了南开大学数学系,1926年大学毕业后,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始人、数学家和教育家姜立夫带他去厦门大学数学系,让他当自己的助教,在姜立夫的鼓励和督促下,江泽涵参加了1927年夏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并于当年赴美,在哈佛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31年,江泽涵到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教育经费拖欠,北大数学系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数学系对学生管理松懈,课外习题和阶段考试都形同虚设;江泽涵决心担负起整顿教学风气的责任,在教学中坚持要学生做习题,并在课堂纪律、训练和考试等方面严格要求。这样做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不满,甚至罢课数天以示反抗。但江泽涵有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严格教学的榜样,又得到理学院和系里的支持,改革得以贯彻,并且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同时,江泽涵发扬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倡导的在学术上“兼容并蓄”的精神,任用各个学科方向的有才华的年轻人在北京大学做教员。在江泽涵主持下的北京大学数学系,教师队伍力量雄厚,学科门类较齐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也都站到了全国的前列。

作为我国代数拓扑学的开拓者,在学术研究上,江泽涵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在不动点理论方面的研究。他和自己的学生姜伯驹、石根华在多方面开展研究。他先和姜伯驹一起提出自映射的伦型概念,证明尼尔森数具有伦型不变性。在他的指导下,姜伯驹和石根华在尼尔森数的计算和尼尔森数的实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的工作打破了50年来国际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长期停滞的状态,从而在国际上得到很高的评价,同行称他们为拓扑学界的一个新的“中国学派”。

1994年,江泽涵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数学事业。但是他在多年科研生涯中留下的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在生活中留下的朴实无华的道德品质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