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颈槽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喜山颈槽蛇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卵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其标本采集自阔叶林下、草丛中。

形态特征全长842~892毫米。头较大,与颈区别明显;眼较大,瞳孔圆形。上唇鳞8(3—2—3)枚或7(2—2—3)枚,颊鳞1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颞鳞2枚+2枚。背鳞19—19—17行,除最外1行起弱棱外均起强棱;腹鳞165~171枚,肛鳞2枚,尾下鳞78~88对。背面橄榄棕色或绿褐色,枕部有1对土红色或橘红色枕斑,左右不相连;唇鳞缝黑色。体背两侧各有1纵行橘红色或黄红色短窄横斑纹,至尾部此横斑纹呈浅红点;腹面肉红色或灰白色,其上散有均匀的灰黑色点斑,呈雀斑状,后段尤其明显。1

生活环境生活在海拔1000~1300米的河谷旁的草丛中,或湖边的林下。白天活动。1

分布范围分布于西藏(墨脱、察隅)、云南(贡山县马库)。1

物种保护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3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