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脆蛇蜥,蛇蜥科蜥蜴属的一种动物。脆蛇蜥因尾易断而得名。蛇蜥数量稀少且生性隐密,不易见到,外形似蛇,无四肢。所有的蛇蜥都无毒。蛇蜥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虫之幼虫,跟所有蜥蜴物种一样,尾巴会自割。

形态特征体细长,形状像小蛇。体形与细脆蛇蜥很相似,但本种较为粗壮。无四肢。尾长不及头体长的1.5倍。鼻鳞与单枚前额鳞间有2枚小鳞片。耳孔小于鼻孔。体两侧自颈后到肛部各有1条纵沟。纵沟间的背鳞16~18行,中央8~10行鳞大而起棱,前后棱相连成为自颈部至尾部的纵脊,尾部腹面鳞片起棱。体背浅褐色或灰褐色,个别肉色。体侧泛紫色。雄性有蓝黑色或天蓝色的斑点或横纹。腹面黄白色。最大雄蜥体全长192~377毫米,最大雌蜥体为188~305毫米。1

生境繁殖喜生活在山地。栖于阴凉湿润的竹林草丛中或石块下岩隙间。也见隐伏在腐殖质疏松深厚的土壤里。行动如蛇。以蠕虫、蜗牛、蛞蝓、蚯蚓及昆虫等为食。每年6~9月产卵,每次产4~13枚,卵长约30毫米,雌体有护卵习性。1

分布范围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 (赤水、雷山、荔波、独山、望谟)、安徽(黄山)、江苏、浙江 (临安、景宁、龙泉、遂昌)、湖南、福建、台湾、广西。1

药用价值活血祛风,解毒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大麻风、风湿痛、久 痢、疳积、痈疮肿毒。2

物种保护脆蛇蜥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列为濒危保护等级,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