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小头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宁陕小头蛇(学名:Oligodon ningshanensis)为游蛇科小头蛇属宁陕小头蛇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陕西、神农架等地,常见于针阔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开阔处。

发现命名1982年,首次在陕西省宁陕县被发现,命名为宁陕小头蛇。宁陕小头蛇,目前极为少见,属于世界上稀有的蛇类。1

形态特征头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吻鳞宽大于高,由背面可见部分大于鼻间鳞沟之长。鼻间鳞宽大于长,前额鳞的长与宽约相等;额鳞盾形,长大于宽,其长度大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顶鳞为头背最大的1对鳞片;鼻孔位于前鼻鳞的后半部,后鼻鳞略大可与眶前鳞相接;无颊鳞;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眼大小适中,眼径大于其下缘到口缘的距离;瞳孔呈圆形。前颞鳞1枚,后颞鳞2枚;上唇鳞6枚,第3~4枚入眶;上颌齿5~6个;下唇鳞6枚,前4枚与前颏片相接;前颏片大于后颏片。背鳞光滑,背鳞列均13行;腹鳞163~170枚,肛鳞2枚,尾下鳞双行64~73对。雄性半阴茎基部细,无刺,中部变粗,精沟明显,末端分叉,精沟达分叉处。精沟背部的两侧,各有1排由中部至分叉顶端成对排列的三角形乳刺。体背面棕绿色,头背色斑不显;颈部有黑褐色纵纹3条,中间1条较宽,两侧的直达尾端。雄性除以上特征外,最外1行背鳞与第二行背鳞之间有1条黑色纵线;腹面灰黄色,雌性腹后部灰色。雄性腹鳞的两侧各具1条黑色纵线达尾部,雌性无此黑线。2

栖息环境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的开阔处。2

分布范围分布于陕西(宁陕)。2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4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