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头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台湾小头蛇,游蛇科小头蛇属物种,体背有距离相等的黑褐色波浪状横纹,约一片鳞宽。

形态特征体较粗胖,全长550~673毫米。头较短小,与颈区分不明显。上唇鳞8(3—2—3)枚或7(3—2—2)枚,颊鳞1枚;眶前后鳞均为2枚;颞鳞1(2)枚+2(3)枚。背鳞19—19—17(15)行,光滑;腹鳞154~173枚,肛鳞1枚,尾下鳞39~55对。背面褐色或棕黄色,自颈至尾有许多等距离的黑褐色横波状纹,正中央有1条极明显的猩红色窄纵纹,此纹或为粉红色或红褐色或红棕色;腹面暗粉红色或棕白色,两旁杂有细褐斑,有侧棱。1

生境繁殖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地带,常见于灌丛、石堆、草地、树林茂密潮湿环境、农田、山道、菜园,亦偶见于开阔地或民宅,夜间活动,行动缓慢。食其他爬行类的卵。1

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贵州、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1

物种辨识贵州产的台湾小头蛇色斑有3种类型:

1.背面棕红色,体背和两侧纵线纹隐约可见;腹面粉红色。

2.背面紫灰色,体背及体侧有较清晰的4条暗褐色纵纹。

3.背面棕黄色,无暗褐色纵纹;腹面棕白色,体后段色较深。1

物种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