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鸟类地理分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鸟类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最后形成世界鸟类的地理分区。由于陆地本身的地理特征阻隔,导致各种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平均,相互相对隔离的不同大陆之间,野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1

古北界鸟类古北界的鸟类中候鸟比例很大,水禽和世界广布种比例也比较大,而攀禽等种类较少,食虫鸟类比例大,以果实等为食的种类比较少。雀形目鸟类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鸣禽类,亚鸣禽只有在东亚有少数从东洋界渗透进来的八色鸫。鸣禽中莺类占有优势,特别是东亚地区种类尤其丰富。鸫和鸲也比较多,内陆地区盛产百灵。食种子的鸟主要有雀和鹀,在东部人类聚居的地区树麻雀占优势,而西部则是家麻雀占优势。特有类型不多,主要有岩鹨类。鴷形目和新北界一样只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类则远比新北界丰富,除了各种翠鸟以外,还有戴胜、佛法僧和蜂虎,这些多为与埃塞俄比亚界或者东洋界所共有。古北界的涉禽和游禽与新北界非常相似,是很多游禽和涉禽的繁殖地。游禽中以雁形目种类最多,而各种海雀类则可以说是全北界的特有类型。涉禽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鸻鹬类,而东亚则是鹤科的分布中心。鸡形目除了和新北界共有的松鸡类之外,在东亚还有雉类,旧大陆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鹑类也较常见。猛禽中盛产一些大型雕类,以金雕、虎头海雕等最为著名,夜行性猛禽中也有些大型种类,如雕鸮、毛脚鱼鸮和褐林鸮等,有些猛禽为与新北界共有,如北极地区的雪鸮和矛隼。1

新北界鸟类新北界是各大动物区系中鸟种最少的,总体特征和古北界接近,候鸟、水禽和世界广布种比例均比较大,攀禽等种类较少,食虫鸟类比例大,以果实等为食的种类比较少。鸟类与古北界和新热带界均有一定的联系,与古北界一样,新北界的鸟种也有大量候鸟,这些候鸟多在新热带界越冬。新北界的雀形目鸟类中有很多科为与新热带界所共有,为新大陆的特色鸟类。亚鸣禽只有各种霸鹟,为新热带界起源的类群。鸣禽中比较繁盛的新大陆类群有鹪鹩、嘲鸫、绿鹃、森莺、拟鹂、以及鹀类、主红雀类和唐纳雀类等。另有鸫、戴菊、燕、太平鸟和河乌科等则和古北界有一定联系。攀禽种类不多,鴷形目只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类也只有几种鱼狗,蜂鸟有数十种,属于新热带界起源的类群。新北界的杜鹃包括走鹃和几种美洲鹃,均非巢寄生的类型,有别于旧大陆的杜鹃。新北界的猛禽种类不算多,但有些比较知名的猛禽,如白头海雕和加州兀鹫,白头海雕为美国的国鸟,而加州兀鹫曾经因人类的影响而濒临灭绝。鸮形目猛禽中比较著名的有雪鸮,这是北极地区的特色动物,为新北界和古北界所共有。新北界的鸡形目中最著名的当数吐绶鸡,即火鸡,这是北美的特有鸟类。松鸡类是新北界和古北界共有的类群,是北方的重要类型。齿鹑类是新大陆另一类鸡形目鸟类,和旧大陆的鹑类比较相似。新北界和古北界一样为很多涉禽和游禽的繁殖地,它们多数是候鸟,其中雁形目、鹳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类种类均比较多。这些鸟类中有不少种类是和古北界所共有,也有少数和新热带界共有,如粉红琵鹭、林鹳、秧鹤等。1

东洋界鸟类东洋界的鸟类种类繁多,但是特有的类群却很少,虽然有不少类群是以东洋界为分布中心,但是常有一些种类分布到其它地区。另外,东洋界也是古北界东部候鸟的越冬地。在新热带界以外的地区,东洋界的亚鸣禽种类是最多的,其中八色鸫科是旧大陆亚鸣禽的最大科,虽然也可见于旧热带界、澳洲界以及和东洋界相邻的古北界地区,但是以东洋界的种类最多。阔嘴鸟科是东洋界的另一科亚鸣禽,主要分布在东洋界,也有少数分布于旧热带界。东洋界的鸣禽中以鹛类最有特色,种类非常多,在东洋界鸟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也有少数种类分布在其它地区。鹎类也是东洋界的优势鸣禽,虽然是与旧热带界共有,但是在东洋界的鸟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平鸟和叶鹎是东洋界真正特有的鸟类,羽毛常有金属闪光。东洋界食花蜜的鸟很多,除了和旧热带界共有的太阳鸟以外,还有习性类似的啄花鸟。啄花鸟属于旧大陆体型最小的鸟类之列,分布基本上限于东洋界,少数可见于澳洲界。绣眼鸟是另一类主要分布于东洋界的小型鸟类,也有少数种类可见于澳洲界和旧热带界。其它非东洋界特有但是以东洋界为分布中心的鸣禽还有山椒鸟类、王鹟类和扇尾鹟类等,这几类以南洋群岛种类最为丰富。东洋界的攀禽类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东洋界和澳洲界交界的地方是翡翠类的分布中心。犀鸟为东洋界和旧热带界共有,东洋界主要是树栖犀鸟。雨燕目在东洋界有独特的凤头雨燕科,种类不多。夜鹰目以毛腿夜鹰和蟆口鸱、裸鼻鸱为代表,它们为与澳洲界所共有。鸠鸽目的种类非常丰富,富有美丽的食果实类型,包括种类繁多的绿鸠、果鸠和皇鸠,其中绿鸠为与旧热带界共有,而果鸠和皇鸠可见于澳洲界。雉鸡类是东洋界的特色鸟类,其中羽色艳丽的各种雉类大部分分布于东洋界,只有少数分布于邻近的古北界,另有一种分布于非洲。东洋界的猛禽中大型和小型猛禽均很有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菲律宾的食猿雕,属于最强有力的猛禽之列,而各种小隼则是体形最小的日行性猛禽。1

大洋洲界鸟类大洋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大洋洲界越冬。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大洋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著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大洋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和钟鹊等,这些鸟类为大洋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大洋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大洋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大洋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大利亚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大洋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1

旧热带界鸟类旧热带界的鸟类与东洋界有很大的相似性,双方共有很多类群,非洲特有的类型也有不少,此外,这里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鸟的越冬地。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热带地区的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是非常贫乏的,但是特有程度很高。旧热带界的鸣禽中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从种类和数量上均非常丰富。这些食种子鸟中最著名的是各种织布鸟和维达鸟,织布鸟中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另有些织布鸟可以修建宏伟的群巢。维达鸟和杜鹃一样有巢寄生的现象,有些种类有很长的尾羽。其它比较有特色的鸣禽有百灵、伯劳和扇尾莺等,其中伯劳中除了典型的伯劳外,还有非洲特有的丛林伯劳类和盔鵙类。马达加斯加岛的雀型目鸟类种类不多,但是有钩嘴鵙科和裸眉鸫科两个特有科,这两科鸟类种类不多,但是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太阳鸟科是和东洋界共有的科,它们中有不少以花蜜为食,此外在南非还有两种食蜜鸟,共同占据新热带界蜂鸟的生态地位。非洲的攀禽中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林戴胜科为非洲大陆特有,地三宝鸟科和娟鴗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产。佛法僧科、犀鸟科和蜂虎科虽然不是非洲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种类特别丰富,其中非洲除了树栖犀鸟之外还有独特的地犀鸟。鼠鸟目是非洲特有的目,这也是除了走禽类以外唯一分布范围限于一个大陆的鸟类的目。旧热带界的鹃型目中蕉鹃科是非洲大陆所特有,而杜鹃科的马岛鹃亚科是马达加斯加岛的特产,这两类攀禽均是非常美丽的鸟类。旧热带界的鹳形目和鹤形目很有特色,其中鹳形目的锤头鹳科和鲸头鹳科均为非洲大陆特有,这两个科均只有单一的种,其中鲸头鹳是现存鸟类中头部比例最大的成员。鹤形目拟鹑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有,鸨科的绝大多数种类也限于非洲,其中包括体形最大的飞禽,鹤科虽然不及亚洲种类丰富,但是拥有更多的属,其中最著名的是独特的冕鹤。就热带界的鸡形目鸟类有雉科和珠鸡科,雉科主要是各种鹑类,仅刚果孔雀属于雉类,与亚洲的孔雀有一定联系,这也是仅有的分布于亚洲以外的雉类。珠鸡科是旧热带界的特产,是非洲很常见的鸟类。非洲的猛禽很有名,其中鹭鹰科(蛇鹫科,秘书鸟科)为非洲特产,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之一,仅鹭鹰一种。捕食性猛禽中盛产一些强有力的大型种类,比如猛雕、冕雕和草原雕等。各种兀鹫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在非洲的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非洲的走禽虽然仅存鸵鸟一种,但因为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所以是最有名的走禽,也是非洲最有名的鸟类之一。在几百年前,马达加斯加岛则生存着一类比鸵鸟体形更大的隆鸟,隆鸟的卵也是已知最大的卵。1

新热带界鸟类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鸟类,而特有科的数目也首屈一指,并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热带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现与其它地区。新热带界不仅本身繁殖鸟的种类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种候鸟也在新热带界越冬。新热带界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亚鸣禽种类非常繁多,达到近千种,而旧大陆亚鸣禽总和也不过几十种,这些亚鸣禽中有一些霸鹟科成员到达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的多数成员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新热带界的鸣禽只有来自北美的少数类群,但是种类却非常丰富,特别是以唐纳雀类为主的各种鹀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适应多种生活方式。其它的鸣禽主要有绿鹃、鹪鹩、拟黄鹂、森莺等,其中有些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与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相适应,新热带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类型和新热带界的象征性物种。新热带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种类繁多的蜂鸟,可以说是新热带界鸟类的象征,而部分种类也分布于新北界,在新大陆之外的地方则不出现。鵎鵼科、鹟鴷科、蓬头鴷科(喷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鸱科、油鸱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鴗科是加勒比海地区的特产。鵎鵼科即各种巨嘴鸟,以拥有比例最大的鸟嘴而著称,是新热带界的特征物种之一。麝雉以其幼鸟翅上有爪而著称,让人联想起始祖鸟。麝雉的分类地位有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可能和雉鸡类有关系,但现在更多人认为和鹃类关系更加密切。还有一些攀禽类虽然不是新热带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热带界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鸟类以鹦鹉和咬鹃为代表,新热带界拥有世界鹦鹉种类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体型巨大的各种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是体形最大的鹦鹉。咬鹃类是一小类美丽的热带鸟类,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种类远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其中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当作神鸟。走禽类是冈瓦那大陆的特色鸟类,也是现存鸟类最原始的类群,在从冈瓦那大陆分离出来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鸵和。美洲鸵体型比非洲的鸵鸟,大洋洲的鸸鹋都要小,但外形和习性均比较接近。史前的南美洲还有另一类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即窃鹤类或称恐怖鸟类,虽然和走禽一样是大型不会飞的鸟类,但和走禽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关系反而可能和鹤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鸟类,曾经是南美洲的顶级肉食动物,习性类似的鸟类在新生代开始的时候曾经也出现与北方大陆,但是只有在南美洲这类鸟类才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食肉目到来以后才灭绝。新热带界的鹤形目鸟类比较繁盛,其中拥有叫鹤科、秧鹤科、喇叭鸟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却没有鹤科本身。新热带界另外一类特有的涉禽是籽鹬科,这是一类食性特殊的鸟类,以喜食草籽儿得名,与其它的鹬类嘴型和习性都有一定差别。叫鸭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鸭科有较大差别,体型更象是鸡而非鸭。凤冠雉科是新热带界特有的雉鸡类,另一类雉鸡是和新北界共有的并可能起源于北美的齿鹑类,齿鹑类和旧大陆很繁盛的鹑类比较接近,但是可能亲缘关系并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鸡类则均不出现于新热带界。新热带界的猛禽种类较多,其中美洲鹫类除了少数见于新北界外,可以说是新热带界所特有。美洲鹫中最有名的当属康多兀鹫,这是体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飞禽之一。美洲鹫和其它的猛禽亲缘关系比较远,现在有人认为它们应和鹳同属一类。隼科的卡拉鹰类也基本上是新热带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鹫一样为食腐动物。新热带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则以角雕最为有名,被称为是最强有力的猛禽。1

南极界鸟类缺少陆栖脊椎动物,有一些生活于海洋但也见于海岸的种类。种类组成贫乏。鸟类已发现 80多种,其中10余种是在南极洲繁殖的。最著名的为皇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南极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等。

企鹅科Sphenisciformes——有6属17种。分布于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极洲沿岸。前肢发育成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5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