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流出物大气输运和扩散评价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大气是把核电厂正常排放或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到环境中去,从而可能影响公众的主要照射途径。

为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放射性源项、建立气象调查大纲、确定大纲中必需的气象数据、保证数据的收集、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计算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

大气是把核电厂正常排放或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到环境中去,从而可能影响公众的主要照射途径。

为评价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放射性源项、建立气象调查大纲、确定大纲中必需的气象数据、保证数据的收集、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计算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1。

释入大气的放射性源项参数应评估放射性源项的下列特性和参数:

(1)放射学特性

①在规定时段内释放的每一种重要核素的释放率和总活度;

②每一种重要核素释放率的变化。

(2)释放物质的化学特性。

(3)释放物质的物理特性。

(4)排放的几何形态和力学特性。

应收集大气中天然和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本底水平的资料。

气象调查大纲(1)建立气象调查大纲,以便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能够连续收集和评价下列参数:①涉及大气弥散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厂址特定气象参数;

②应急计划中指定的厂址特定气象参数;

③涉及核电厂安全运行和设计基准确定的厂址特定气象参数。

(2)气象调查大纲应提供在核电厂开始建造前足够长时间(至少一整年)具有厂址代表性的气象数据,并应在核电厂的整个寿期内持续观测。

大纲中必须的气象数据为了描述气象条件,应同步获取以下数据:

(1)风矢量(如风向和速度)

(2)大气湍流的特征值;

(3)降水量;

(4)气温;

(5)湿度;

(6)气压。

数据收集应保证收集的数据能充分代表厂址气象条件。应提供至少一整年有代表性的气象数据,说明这些数据表征厂址长期气象特征的程度。

气象数据应至少每隔一小时收集一次。并且每小时平均记录时间不应小于10min。应配连续记录仪器,以确保能随时核对所收集的数据。

观测仪器应对气象仪器和系统定期进行防护、维修、保养和标定,以减少日晒、闪电、冰冻、沙

暴和腐蚀剂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数据分析和说明数据分析包含两个基本步骤:

(1)确定变量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值;

(2)对这些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进行放射性物质辐射剂量评价所需的资料包括:

(1)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源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2)控制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和悬浮的大气特征、物理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

(3)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

(4)常住和暂住人口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娱乐和公共设施情况。

大气弥散模型应采用的有代表性的大气弥散模型,推算如下正常或事故排放所致的浓度:

(1)推算短期(几小时)的归一化浓度(归一化浓度在这里指实际浓度与释放率之比)和沉积值;

(2)推算假想事故较长时期(长达一个月)的归一化积分浓度和沉积值;

(3)推算常规运行长期(约一年)的归一化积分浓度和沉积值

数据存储和文件编制(1)应保存原始数据直至完成数据鉴定和统计分析;

(2)区域气象调查大纲和所有有关资料都应编制成文件。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炜炜 - 高级工程师 -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