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蟾蜍岷山亚种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中华蟾蜍岷山亚种,属于动物界无尾目蟾蜍科。生活于海拔1700~3700m的山区或高原地区,多见于流溪旁、沼泽、草甸内的水塘或林下草丛内。

形态特征雄蟾体长53~65mm,雌蟾体长72~90mm。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鼻孔略近吻端,吻棱隆肿形成长疣;头部无骨质棱脊;瞳孔横椭圆形;鼓膜显著,约为眼径的1/2,耳后腺大,几乎与眼相连;上颌无齿,无犁骨齿。头顶部有大疣粒;体背面皮肤粗糙,有不同形状的瘰粒,大者多为圆形;瘰粒角质化呈深棕色;胫部瘰粒大;跗褶不显著;腹面满布疣粒。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后肢粗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无股后腺;趾侧缘膜显著,第四趾具半蹼。体背面颜色变异大,多为棕黑色、棕褐色、黄褐色,其上或多或少有黑褐色斑;体侧色较深,有的个体形成纵带纹;四肢背面黑色斑较少;体腹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雄性内侧3指有黑色婚刺,无声囊,无雄性线。卵径1.6mm左右,动物极黑色,植物极灰褐色。第28~31期蝌蚪全长26mm,头体长11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36%;唇齿式为Ⅰ:1+1/Ⅲ;体尾黑色,尾弱末端圆;仅两口角有唇乳突。2

生境繁殖该蟾生活于海拔1700~3700m的山区或高原地区,多见于流溪旁、沼泽、草甸内的水塘或林下草丛内。黄昏后出外活动,尤以雨后较为常见,行动缓慢;成蟾以多种昆虫和小动物为食。10月入蛰冬眠,翌年3月下旬出蛰即进入静水坑内繁殖,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的腋胸部位,产卵期可持续到5月。卵在圆管状胶质卵带内呈双行交错排列。卵和蝌蚪在静水坑内发育生长,蝌蚪以藻类和腐殖质为食。2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蟾分布区甚宽,其种群数量很多。受胁等级:汪松等(2004)建议列为无危LC。2

分布范围青海(青海湖以东)、甘肃(岷县、卓尼)、宁夏(南部山区)、四川(若尔盖、阿坝、红原、松潘、小金、理县、金川)。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