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前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脊髓小脑前束系上行纤维束之一。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起于后角基底和颈的外侧部以及灰质中间带的外侧部。此核接受的纤维与背核同,发出轴突束至两侧(同边及对边)的外侧索上行,止于小脑皮质,机能同脊髓小脑后束。

解剖结构:1、脊髓上行纤维束:

躯干和四肢接受的刺激经脊神经节及后根进入脊髓后,在脊髓内继续上行的纤维束均叫做脊髓上行纤维束。其中主要的是将后根带入的各种冲动直接或经过后角细胞的中继,向上传到脑的不同阶段。传导本体感觉的有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前束和脊髓小脑后束;传导皮肤感觉的上行纤维束有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上行纤维束如受损害则躯干与四肢的感觉则发生障碍。

2、脊髓: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的背面,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

脊髓有两个膨大,上方一个称颈膨大,位于颈髓第三段到胸髓第二段,在颈髓第六段处最粗;下方一个称腰膨大,始自胸髓第九段到脊髓圆锥,对着第12胸椎处最粗。这两个膨大的形成,与四肢的出现有关,由于此处脊髓内部神经元的增多所致。

在脊髓的表面有六条彼此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深的沟,称前(腹侧)正中裂,其前外侧有前(腹)外侧沟,前根从其间走出;后面正中有一浅沟,称后(背侧)正中沟,其后外侧有后(背)外侧沟,后根纤维从其间进入脊髓。在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还有后中间沟。前、后根纤维在椎间孔处汇合,构成脊神经。在汇合之前,于后根处形成一个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的感觉神经元。脊髓全长共发出31对脊神经,与每一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部分,称脊髓节,共有31节,计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

脊髓与脊柱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生长速度出现不平衡(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成人脊髓的下端仅达第1腰椎下缘,因此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围绕终丝集聚成束丝呈垂直下降,形成马尾。由于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所以临床上一般在第3~4腰椎间进行穿刺。

3、脊髓丘脑束:

系自脊髓至脑的上行传导束之一。此传导束又分为侧束和前束:侧束起自脊髓不同节段的后角固有核,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脊髓侧索上升,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传导痛、温浅感觉;前束亦由不同节段的后角细胞发出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前索内上升,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司触压觉。此束不同节段发生病变可出现该支配区域的不同感觉障碍;如完全损伤则可出现深、浅感觉完全丧失。

与脊髓丘脑束相关的疾病:颈脊髓损伤:

多数是在手法操作过程中突然发生损伤颈段脊髓的征象。因为颈椎旋转复位手法多在颈椎病病人身上实施,故手法失当所致的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时颈椎原来就存在的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术者操作的粗暴程度及旋转颈椎时超过正常范围度数的大小。

脊髓休克的表现:颈椎手法失当引致的脊髓损伤,开始出现的是脊髓休克状态,又称脊髓震荡。脊髓休克的初期临床表现与脊髓完全性横断相同,因此,在损伤的最早期常不易区别。脊髓的颈膨大在C3~7,上肢的运动和感觉中枢集中于此。脊髓颈膨大(相当于脊髓节段C5~T2)以上受伤,引起四肢瘫痪;颈膨大以下受伤,则引起两下肢瘫痪(截瘫)。手法失当造成的颈段脊髓损伤又常发生在此范围内。因此,其临床表现为四肢的软瘫和损伤平面以下的不完全性感觉、运动、反射和内脏功能障碍,并在感觉消失的上缘常会有一个痛觉过敏带。C3以上的损伤是严重的,常因膈肌与肋间肌的瘫痪而引起呼吸停止。脊髓休克状态在有效的对症治疗下,伤后数小时即可开始缓解,2~3周可逐渐恢复。脊髓功能开始恢复的征象常表现为由反射消失到开始出现病理反射,同时逐渐出现肌张力,使肢体的弛缓性麻痹逐渐变为痉挛性麻痹。

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当脊髓休克消失后,由于皮层抑制作用的消除,使脊髓受伤平面以下出现脊髓反射,常有以下表现。

(1)全反射:受累区域内局部的刺激可激发受累部位发生强烈的抽动,并可有排尿、排便或阴茎勃起现象。

(2)腱反射增强:膝反射、踝反射明显增强。

(3)肌张力增加:即是从原来的弛缓性麻痹转为痉挛性麻痹。

(4)锥体束征:即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阳性。

(5)球海绵体反射阳性:做肛门指检并轻捏龟头,如感觉肛门收缩即为阳性。

(6)肛门反射阳性:针尖刺肛门皮肤、黏膜交接处,肛门括约肌发生收缩为阳性。

脊髓不完全损伤功能恢复的征象:临床表现视脊髓受伤的水平及部位而定。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病理可以是脊髓组织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以致受伤部位的功能永远不能恢复;也可能是脊髓组织内的出血与水肿,故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脊髓不完全损伤可以Brown-Sequard综合征作为例子。此为半边脊髓受损,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同侧身体所有肌肉呈痉挛性麻痹(锥体束损伤),同侧各种肌肉、关节深感觉丧失(楔状束和薄束损伤),对侧身体的痛觉及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脊髓不完全损伤有时会被误认为完全性横断,只有在十分仔细地检查运动、感觉和反射后才可辨明。如检查时发现有下列体征之一,即属不完全损伤。

(1)一块肌肉或一个足趾仍有主动运动。

(2)感觉未完全消失,或者一侧的感觉平面较另一侧低。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阳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