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骨肌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为全身中最小的横纹肌,是圆锥形的羽状肌,起自鼓室后壁,止于镫骨小头的末端,其功能是拉镫骨小头向后,使镫骨底离开前庭窗,以减低迷路内压。以上两块肌肉的共同作用,是使听骨链的阻力增加,使外来的声波得到衰减,从而对内耳起了保护作用。如果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即可使两肌发生疲劳,致使内耳受损。

镫骨肌反射临床诊断:检查婴幼儿听力:随着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的开展,临床中筛查出愈来愈多的听障患儿,为了确诊这部分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需要通过组合听力测试及相关检查进行听力诊断。由于ASR特殊的反射径路,其对中耳功能的判断、蜗性、蜗后病变及面神经病变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少学者主张应将其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听力诊断的常规项目。

1、探测音的选择:

新生儿能否引出ASR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测频率,当探测音频率在220~226Hz时,大部分镫骨肌反射阈值会升高或引不出;而以高频纯音作为探测音时,ASR的引出率有所提高且反射阈值降低。将健康新生儿或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时,若采用低频探测音(220Hz或226Hz)时,ASR的引出率很低,这可能与婴幼儿低阻抗的鼓膜和高阻抗的中耳不匹配有关;在将探测音的频率提高到660Hz后,ASR的引出率明显提高;而若使用1000Hz的探测音检测健康婴幼儿的ASR时,反射的引出率可达到100%。

2、刺激音的选择:

ASR的检测可选用的刺激音有不同频率的纯音、宽带噪声等。与纯音相比,使用宽带噪声作为刺激音,能在较低的声音强度引出ASR,ASRT可降低10~20dBHL,这可以降低新生儿在听力检查时过刺激的风险,同时也使受试者在接受检测时更舒适、安全,但使用有频率特性的纯音作为刺激音,对听力的诊断性评估可能更具有价值。随着婴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耳及外耳发育的逐渐完善,宽带噪声作为刺激音的ASRT是否仍低于纯音刺激音,其应用是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若刺激音与探测音选择同样的频率(如选择1000Hz的探测音,且同时使用1000Hz的纯音作为刺激音),可能会因声交叉作用对ASR结果造成影响。但有学者同时使用1000Hz的探测音及刺激音对健康新生儿进行检测,发现ASR的引出率达94%,其他学者采用相似的检测条件,也能在99.3%的受试对象上引出ASR。这表明,选择相同频率的探测音及刺激音可能对ASR造成的影响不大,若允许,可增加耳声发射检测以排除由于声交叉作用造成的假阳性。

3、婴幼儿的镫骨肌反射阈(ASRT):

众多研究表明,婴幼儿的ASRT受探测音、刺激音及婴幼儿的年龄甚至性别、耳别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频率的探测音,所检测到的ASRT差别甚大。

镫骨肌痉挛常发生在面神经异常兴奋时,如面瘫恢复期、半面痉挛等,并与面神经其他分支的面部肌肉有联动关系,常为面肌痉挛的一部分。若鼓室导抗图上未发现锯齿波,可能与橙骨肌阵挛的幅度较小及外耳道被施于正压或负压而不易记录到有关。让患者做闭眼、示齿、鼓腮等动作时,在无刺激声的“声反射”曲线上可记录到随表情肌持续运动而持续出现,或随表情肌反复运动而反复出现的锯齿状波形,表现出镜骨肌收缩的持续性和不易疲劳性的特点。这种锯齿波在橙骨肌反射性收缩时亦可记录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同丽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