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疖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系鼻前庭或鼻尖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诱发因素为挖鼻、拔鼻毛、强烈摩擦鼻部以及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并发症有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眼窝蜂窝织炎及海绵窦栓塞等。

疾病名称鼻疖肿

疾病分科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一般治疗

1、注意忌食辛辣、厚腻、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戒除挖鼻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各种鼻病,保持鼻部清洁。

3、鼻部、上唇、颊部发现疖肿,禁止挤压、挑刺、灸法及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脓毒扩散。4、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寻找病因,如糖尿病、肾炎等,给予治疗。

局部治疗

1、鼻疖肿未形成脓头者,可涂用抗生素油膏。

2、鼻疖肿已形成脓栓而未溃破者者,可使用 50% 硝酸银烧灼促使破溃出脓。

3、注意该部位不做切开引流,禁止挤压排脓。

全身治疗

1、有全身症状者,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2、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必须使用大剂量抗生素积极治疗。

3、中药治疗。

其他治疗

1、鼻疖肿初期未形成脓头者,可给予热敷、理疗、激光照射治疗。

2、针灸治疗。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发热、局部疼痛、头痛及反复发作。

(1)有鼻部红肿、压痛,单发或多发,有脓栓,破溃;

(2)肿胀、面部肿胀,球结合膜水肿。

疾病病因挖鼻、拔鼻毛。

诊断检查1、病史

注意有无挖鼻、拔鼻毛等诱因,有无发热、局部疼痛、头痛及反复发作。

2、检查

(1)有无鼻部红肿、压痛,单发或多发,有无脓栓,是否已破溃;

(2)注意肿胀范围,有无面部肿胀,球结合膜水肿。

3、检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反复发作者查血糖。

治疗方案1、未形成脓栓者可涂用抗生素油膏,热敷、理疗或氦氖激光照射等治疗。

2、已形成脓栓而未破溃者可用50%硝酸银烧灼促使破溃出脓,不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排脓。

3、有全身症状者应给予磺胺类或抗生素。

4、反复发作者应治疗病因。

【治法】清热解毒,消疔散肿。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若恶寒发热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疼痛较甚者,加当归尾10克、牡丹皮10克。发热口渴者,加竹叶12克、生石膏15—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丸重3克),每次1丸,片剂每次2~4片,每日2—3次。

(2)银黄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邪毒炽盛,内陷营血型【证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两眼合缝,头痛如劈,并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发痉发厥,口渴便秘。舌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

【治法】泄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黄连15克,黄柏15克,栀子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单方验方

(1)痈疔百效丸(《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处方:大黄30克,明雄黄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共捣如泥,加入荞麦粉、陈醋适量,制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丸,温开水送下。

(2)芩连消毒饮(《名医名方录·顾伯华》)

处方:黄芩10克,黄连6克,生栀子10克,制黄连9克,野菊花10克,半枝莲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15克,紫花地丁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以透脓泄毒。邪热伤阴者,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以甘寒清热,神识昏糊者,加神犀丹l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者,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黄60克,以凉血解毒。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者,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安全提示1、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

2、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高煜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