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与躯干相连的肢带骨和自由活动的游离肢骨组成。

概述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与躯干相连的肢带骨和自由活动的游离肢骨组成。上、下肢骨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特点是上肢骨轻巧灵活,下肢骨粗大坚实,起支持和移动身体的作用,这与人类直立行走密切相关的。上肢骨由锁骨、肩胛骨和肱骨、桡骨、尺骨、手骨构成。上肢骨构成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手关节等,这些关节使人进行劳动时更加灵巧。下肢骨由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足骨组成。髋骨与躯干骨中的骶骨、尾骨共同连接构成的环叫骨盆,是躯干骨与四肢骨之间的骨性成分,有传导重量、支持、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从青春期开始,骨盆逐渐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骨盆宽而短,男性骨盆窄而宽等。女性骨盆的特点主要与妊娠和分娩机能有关。下肢骨的主要关节有髋关节、膝关节等。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内有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这些结构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2块和手骨27块(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

下肢骨一共有62块,每侧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26块(跗骨7块,蹠骨5块和趾骨14块),共31块。

上肢骨的解剖结构上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上肢带骨(锁骨与肩胛骨)及游离上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肱骨、桡骨与尺骨、腕骨8个、掌骨5个和指骨14节;腕骨、掌骨和指骨合称为手骨。除肢带骨和腕骨以外,其余都属于长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与肩胛骨,上肢骨借此与躯干骨相连。

锁骨

锁骨横列于颈根皮下,呈“~”形,无髓腔,其全长可在皮外扪触。锁骨是全身发生最早的骨,其内侧部分属于膜内成骨。锁骨内侧端膨大为胸骨端,有胸骨关节面,关节面下方有肋锁韧带压迹;外侧端是扁平的肩峰端,具有小的肩峰关节面,肩峰端下面有锥状结节和斜方线,为喙锁韧带所附着。两端之间呈棒状,即锁骨体。体内侧部为圆柱形,外侧部较扁平,后面有滋养孔,下面有浅沟,为锁骨下肌附着处。整个锁骨的内侧2/3突凹向前,外侧1/3曲凹向后。因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出现于锁骨外、中1/3之间,此处是两个弯曲交界处,也是圆柱形与扁平形两部分的交界处,是锁骨的弱点。锁骨骨折可使上肢运动受限制。

肩胛骨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上分的后外侧,其下角约达第8肋骨。肋面向前,有广而浅的肩胛下窝;背面被横列的肩胛冈分为小的冈上窝与大的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上延伸为上下扁的肩峰。肩峰前缘有肩峰关节面,接锁骨肩峰端。肩胛骨外侧角肥大,有朝向前外下的关节盂,接肱骨头。盂的上、下方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盂的内侧稍细,即肩胛颈。由颈的上方伸出弯向前外侧的喙突,其根部内侧有肩胛切迹。肩胛骨下角稍厚;上角甚薄。肩胛骨上缘薄;内侧缘即脊柱缘,稍厚;外侧缘即腋窝缘,最厚。冈盂切迹位于肩胛冈外侧缘与关节盂之间。肩胛骨的滋养孔位于肩胛颈的前面和后面。

游离上肢骨游离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肱骨

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包括半球形的肱骨头,有相应的关节面,其周围稍缩细,称为解剖颈。解剖颈外侧有大结节与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为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两结节与两嵴之间有结节间沟,沟内有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名为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肱骨体中分的前外面有“V”形的三角肌粗隆,内侧缘有滋养孔,开口向上;后面有自上内斜向下外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桡神经行经此沟。

下端微曲向前,其两侧有突出的内上髁及外上髁;前者后方有尺神经沟。两髁向上延伸为内侧髁上嵴与外侧髁上嵴。两髁之间的内侧分是肱骨滑车,滑车的内侧缘更为突出,外侧分是突向前下方的肱骨小头;此两结构都有关节面。滑车上方的前后面及小头上方的前面,分别有冠突窝、鹰嘴窝与桡窝。

桡骨

桡骨在前臂居外侧,上端有形似象棋子样的桡骨头,头上面有关节窝,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下接桡骨颈,颈与桡骨体交界处的内侧有桡骨粗隆,其后分是二头肌腱止处。桡骨体上细下粗,体与尺骨的相对缘薄锐,即骨间缘,体的中段向外侧凸曲,前面有滋养孔,开口向下。下端膨大,微曲向前;其外侧缘突向下构成桡骨茎突;内侧面有尺切迹,接尺骨头;下面是腕关节面,接腕骨;背侧有数个结节和沟,沟内有肌腱通过。

尺骨

尺骨居前臂内侧,其后面的全长位于皮下,易扪及。上端粗大,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突向前,两突之间的凹陷是半月切迹(关节面),接肱骨滑车。尺骨粗隆及桡切迹(关节面)分别位于冠突的下方和内侧。尺骨体上粗下细,其外侧缘薄,即骨间缘。体前面上段有数滋养孔,体的下1/4向内侧凸曲。下端有尺骨头及位于其内侧的尺骨茎突。尺骨头的前、外、后面及下面都有关节面。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与指骨,都可在皮外扪。①腕骨是8块短骨,分为近侧列与远侧列。近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豌豆骨是位于三角骨前面的一个籽骨;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它们互相连接成一整体,后面凸,前面凹构成腕骨沟。沟的外侧界是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组成的腕桡侧隆起;内侧界为豌豆骨和钩骨钩组成的腕尺侧隆起。腕骨的血管由其前面、后面出入于骨。近侧列腕骨的近侧关节面接桡骨,远侧列腕骨远侧的关节面接掌骨。②掌骨5个,由外侧向内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掌骨。上端是掌骨底,第I掌骨最粗最短,其底有鞍状关节面接大多角骨。其余4个掌骨的底除接腕骨之外,彼此连结;第III掌骨底有突向上的茎突。掌骨下端是掌骨头,下面与前面有半球形关节面,但其前面的关节面较平。掌骨体的前面稍凹,滋养孔在第I掌骨位于内侧,在其他掌骨位于外侧。③指骨:指骨共14节。拇指两节,其它四指各3节,依次命名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各指骨上端为指骨底,近节指骨底有凹的关节面。除远指节骨以外,各骨下端称为指骨滑车,与其远侧的指骨底连结。各指的远节指骨末(下)端呈蹄铁状膨大,称为远节指骨粗隆。

上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①锁骨:锁骨肩峰端和部分骨干可能缺如。②肩胛骨:肩胛切迹可能因韧带骨化成为一孔;肩峰可能终生不与肩胛冈长合而成为独立的骨。③肱骨:可能出现滑车上孔,沟通冠突窝与鹰嘴窝;内上髁上方有时出现弯曲向下的髁上突。④桡骨:有时部分地或全部缺如;粗隆可能以籽骨的形式出现。⑤尺骨:除可能部分地或全部缺如之外,有时鹰嘴终生不与尺骨长合,或其上方出现籽骨。⑥手骨:手舟骨有时缺如或出现二分舟骨;腕骨间可能发生长合或出现中央骨;第III掌骨茎突可能脱离本骨而与腕骨长合;邻位指骨可能融合为并指;指节骨数目可增加;或出现多指畸形。

下肢骨的解剖结结构下肢骨与上肢骨相比较为粗大强壮,包括下肢带骨(髋骨)及游离下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以及跗骨7块,跖骨5个和趾骨14个;跗骨、跖骨和趾骨合称足骨。它们左右对称;除髋骨、髌骨和跗骨以外,其余都是长骨。

下肢带骨下肢带骨即髋骨,左右各一,组成骨盆的侧壁。游离下肢骨借此连于躯干。

髋骨

髋骨是不规则骨,上部宽扁,下部有大孔,中间窄厚;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约在17岁时长合构成。髋骨中间部分由髂、坐二骨的体和耻骨上支的一部分构成,其外面有深窝,即髋臼,容纳股骨头,臼中央有深陷的髋臼窝,是骨的薄弱处。窝的周围为关节面,即月状面。髋臼下缘缺如为髋臼切迹。①髂骨构成髋骨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体内平外凹,构成髋臼的上2/5弱。髂骨翼的主要标志是肥厚的上缘,呈“~”形弯曲,称为髂嵴。髂嵴分外唇、中间线和内唇;前端终于髂前上棘,其下方有髂前下棘;后端终于髂后上棘,其下方有髂后下棘,髂结节外唇中部向外侧突出小突起。髂骨翼内面前分是髂窝,借其下方的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耳状面位于髂骨翼内面后分的前下分,接骶骨耳状面;剩下粗糙的后上分是髂粗隆。髂骨翼外面即臀面,可见三条粗涩的线,即臀后线(最短)、臀中线(最长)和臀下线(最不明显),它们都是肌与筋膜附着处。在生活状态,髂嵴全长可在皮外扪得,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骨;髂后上棘位于臀部皮肤凹陷处,平第2骶椎棘突,距正中线约4cm。②坐骨构成髋骨下后部,分为坐骨体与坐骨支。坐骨体内平外凹构成髋臼后下2/5强。坐骨支由体伸向下,呈三棱柱状,继而转向前上,接耻骨下支;其转弯处特别粗壮,即坐骨结节。坐骨体后缘下分有尖的突起伸向后内,称坐骨棘;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的凹陷称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与坐骨支后缘之间的凹陷是坐骨小切迹。③耻骨构成髋骨前部,分一体二支。耻骨体前后扁,分为三面一缘。前面朝下前,供股内侧肌组起;后面朝后上,是小骨盆前壁,内侧面即联合面,粗糙,与对侧者结为耻骨联合。上缘即耻骨嵴,钝,突向前,外侧端有明显的耻骨结节;嵴与结节皆可在皮外扪得。耻骨上支自体伸向后上外方,构成髋臼的前1/5。其前缘钝名闭孔嵴,后缘锐即耻骨梳,二者之间的骨面光滑,自耻骨结节向外侧扩延至髂耻隆起与髂骨接连。下缘亦锐,与耻骨梳之间有平滑的盆面。下缘与闭孔嵴之间为朝向下后的闭孔面;此面有自后方向下前斜行的闭孔沟。耻骨下支扁细,由体伸向后下外方并与坐骨支接连围成大的闭孔。

髂骨的血液供给来自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闭孔动脉及臀部动脉的分支;坐骨的血液供给来自闭孔动脉和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耻骨动脉的来源与坐骨者同。

游离下肢骨游离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股骨

股骨是大腿的骨,其长度约为人体高的1/4,分为上、下端和体。上端包括具有球面的股骨头,其中央的小窝是股骨头凹;头的下外侧接股骨颈,颈的外侧为大转子,前下方的突起是小转子。两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在活体大转子尖正对髋关节中心,并与耻骨联合上缘在同一水平面内;大转子尖的内面有小窝,称为转子窝。股骨体略拱向前,呈圆柱形,作为人股骨的重要特征是后面的粗线。粗线中份有1~2个滋养孔,开口向下。粗线向上分为二唇,外侧的终于臀肌粗隆,内侧的终于耻骨肌线;向下也分为二唇达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二唇之间的骨面称为腘面。股骨下端膨大为股骨内侧髁与外侧髁,两侧髁向两侧的最突出处是内上髁与外上髁。两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关节面,接胫骨。两髁的后分以髁间窝彼此分离;前面有髌面,与两髁前面的关节面相连,髌面的外侧界较内侧界更突向前。收肌结节是内侧髁后上方的小突起。股骨颈与体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称为颈干角,男性约为132°,女性约为127°,儿童约为151°。颈与体之间在水平面上有前倾角,约为12°~15°。

股骨的血液供给:上端主要来自闭孔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的股骨头韧带动脉、旋骨内外侧动脉的支持带动脉;干骺动脉不供给头或颈;体接受发自股深动脉穿动脉的分支;下端主要接受膝最上、膝上内、上外和膝中动脉的分支。

髌骨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居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它后面的关节面被一纵行钝嵴分为外侧宽内侧窄的两部分,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参与膝关节的构成。

胫骨

胫骨居小腿内侧,全长可在体表扪得,分上下端和体。上端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其上面都有上关节面,与股骨两髁相对应。两个上关节面之间有髁间隆起,隆起的前方及后方为髁间前区和髁间后区。胫骨粗隆位于两髁之间的前面,有坚强的髌韧带附着。外侧髁的后分下面有腓关节面。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侧部分向下延伸为内踝。内踝后面有踝沟;外侧面有踝关节面。胫骨下端的下面有下关节面,接距骨;外侧有腓切迹。胫骨体呈典型的三棱柱状,有前缘、骨间缘及内侧缘。其前缘与内侧面全居皮下。体的后面上段有斜位的比目鱼肌线,滋养孔在此线上。胫骨的血液由腘动脉的膝下外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及内踝动脉发支供给。

腓骨

腓骨居小腿外侧,较胫骨细甚,承重甚小;分上下端和体;上、下端可在体表扪得。上端为腓骨头,有关节面,下端膨大下突,成为外踝。外踝内侧有踝关节面,关节面的后下方有外踝窝。腓骨体略呈四棱柱状,有前缘、内侧嵴后缘及骨间缘,滋养孔位于后面中分。其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腓骨滋养动脉、外踝后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等。

足骨

足骨由近侧(后)到远侧(前)依次为跗骨、跖骨和趾骨,都可在皮外扪得。①跗骨7块,位于足的后半,都是短骨,分为后、中、前三列:后列是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是足舟骨;前列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及骰骨。距骨前端为头,头的前面有舟关节面;头后方为距骨颈,其余部分是距骨体。距骨体上面有距骨滑车,内侧和外侧有内踝关节面和外踝关节面,此三关节面与小腿骨的下端形成关节。体的下面有深的距骨沟,沟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关节面与跟骨相接连。跟骨位于距骨下方,向后下突出的是大的跟结节;向内侧的突为载距突,载距突的上面有关节面,接距骨,下面有长屈肌腱沟,关节面的前外侧有斜位的跟骨沟,与距骨沟相对应,合成跗骨窦。跟骨的上面与前端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和骰骨。足舟骨在足的中部,位于距骨头前方。其后面与前面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头与前方的三个楔骨。舟骨粗隆从足舟骨内侧突出。内侧、中间、外侧三个楔骨并列于舟骨前方。内侧者下宽上窄,其余两个上宽下窄,外侧楔骨的外侧邻接骰骨。骰骨居足外侧,前接跖骨,后接跟骨,其外侧有腓骨长肌腱沟。跖骨5个,并排于前为趾骨后为足舟骨和骰骨之间,由内侧至外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跖骨。跖骨分近侧(后)的底、体和远侧(前)的头三部分:前后端都有关节面。第I跖骨最粗壮。第V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成为第V跖骨粗隆。跖骨底之间亦有相互连接的关节面。趾骨14个,趾两节,其余四趾各3节,命名为近侧趾骨、中间趾骨和远侧趾骨。各趾骨后端为底;远节趾骨前端有远节趾骨粗隆,其它趾前端皆为趾骨滑车。

血液供给:距骨主要由足背动脉、外踝动脉、腓动脉穿支及胫后动脉发支供给;跟骨主要接受足背、胫后和腓动脉的支;足舟骨的动脉主要来自足背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其它足骨的血液都是由其附近的动脉发支供给。下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①缺如:股骨、髌骨、胫骨或腓骨都可出现部分或全部缺如。②副骨:胫下骨位于内踝下方;足骨的副骨不罕见,如三角骨、副舟骨、第二跟骨、第二骰骨、楔间骨、楔旁骨等。③骨刺:可出现于跟骨、距骨、趾骨。④籽骨出现部位颇多变化;此外可能出现二分髌骨。趾节骨的数目可有变化;或可出现多趾畸形。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瑞平 - 主任医师 - 山西省肿瘤医院 影像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