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环境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不少有关声音方面的间题。例如,在礼堂中听报告听不清楚;在剧场内很好的座位上看戏,但听得非常吃力,这属于室内音质设计问题。还有些是属于噪声(包括振动)的控制问题,如在住宅中,邻室传来的收音机声、拖桌椅声影响休息;在有些工厂中,强大的机器声损害工人的听觉,降低劳动生产率;日益增长的交通噪声也给城市带来很大干扰。

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以使人听力衰退,引起多种疾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降低劳动生产率;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1)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暂时听阈偏移,即当人们进入较强烈的噪声环境时,会觉得刺耳难受,经过一段时间就会产生耳鸣现象,这时用听力计检查会发现人们的听力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听觉疲劳,持续时间并不长,只要在安静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如果长期处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疲劳现象不但难以消失,而且将日趋严重,以致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这是一种职业病—噪声性耳聋。

(2)噪声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作用于人的神经中枢,使人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致使脑血管受到损害。较强噪声作用于人体的早期,引起的生理异常一般都可以恢复正常,但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头疼昏晕、失眠和全身疲乏无力等多种症状。

(3)噪声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有人做过实验,发现于40~45dB的噪声刺激下,睡眠的人脑电波就出现了觉醒反应,这说明45dB的噪声就开始对正常人睡眠产生影响。对于神经衰弱者,则更低的声级就会产生干扰。当前,街道上的交通噪声有70~90dB,工厂附近的噪声有时高达70~80dB。

(4)噪声降低劳动生产率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心情烦,工作容易疲劳,反应也迟钝。噪声对于精密加工或脑力劳动的人影响更为明显。有人对打字、排字、速记、校对等工种进行过调查,发现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有上升的趋势。1

噪声的允许标准确定噪声允许标准,应根据不同场合下的使用要求与经济及技术上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当前,我国已制订出《国产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住宅隔声标准》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在国外大多数国家,当前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1S0)的建议。例如,为了保护听力,每天工作8h,连续噪声声级均不得超过90dB;若工作时间减半,允许声级提高3dB,但在任何情况下,最高声级均不得超过115dB。

在我国制订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标准,对于非住宅区的标准,ISO建议如表2所示。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如表3所示。1

表1 城市环境噪声允许标准 单位:db

|| ||

注:“特殊住宅区”是指特殊要求安静的住宅区(如修养地、医院、疗养院、高级宾馆区等);

“一类混合区”是指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

“二类混合区”是指工业、商业、少量交通与居民混合区。

表2 非住宅区的室内允许标准

|| ||

表3 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

|| ||

噪声控制的原则噪声自声源发出,经传播,最后到活人耳被接收。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采取措施控制噪声。若条件允许,在声源处降低噪声最根本的措施。例如,将打柱机由气锤式改为水压式降低施工时的噪声干扰,可节约对每个住宅采取措施的花费。又如,降低汽车噪声,则会使沿街建筑的隔声处理较为简易。

若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就需要在噪声传播途径中采取措施,主要包括:房屋和设备的隔声和隔振;建筑物内的吸声与通风设备的消声等。这些措施各有其特点,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往往需要综合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一些噪声特别强烈的特殊情况下,采用上述各种措施仍不能达到要求标准,或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强噪声时,就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耳塞、防声棉、佩戴耳罩、头盔等。此外,还包括规定操作人员在噪声环境中允许的工作时间,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郑国忠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