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境多样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平均深度约4000m,有广阔的沿岸浅海,陆地向海域延伸部分在广阔的浅海下为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陆架外缘急剧变深成坡,是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为深海带(bathyal sea),约至1500~2000m深,再下到广阔的深渊平原(abyssal plain),约2000~4000m深,在广阔的深海平原达6000m,最深超过6000m(基至11000m)的为超深渊海沟(ultra-abyssal trench)。全球海洋从海岸带到超深渊海沟,水层和海底到处都生存有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的海洋生物——包括原核生物的细菌,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有色素的单细胞光合生物色素界、原生动物界、真菌界和高级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界以及后生植物界的代表;它们栖息在环境条件非常不同的、多样的栖息环境——生境(habitat)。

简介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平均深度约4000m,有广阔的沿岸浅海,陆地向海域延伸部分在广阔的浅海下为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陆架外缘急剧变深成坡,是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为深海带(bathyal sea),约至1500~2000m深,再下到广阔的深渊平原(abyssal plain),约2000~4000m深,在广阔的深海平原达6000m,最深超过6000m(基至11000m)的为超深渊海沟(ultra-abyssal trench)。全球海洋从海岸带到超深渊海沟,水层和海底到处都生存有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的海洋生物——包括原核生物的细菌,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有色素的单细胞光合生物色素界、原生动物界、真菌界和高级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界以及后生植物界的代表;它们栖息在环境条件非常不同的、多样的栖息环境——生境(habitat)。1

划分在海洋学中,全球海洋环境(水层和海底)的划分如下所示。

一、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浮游区)

二、近海区(Neretic Province)大陆架及以内水域

三、大洋区(Oceanic Province)大陆架以外水域

上层(epi-pelagic)(表层)0~200m;中层 (meso-pelagic) 200~ 1000m;深海水层(bathy-pelagic)1000~4000m;深渊水层 (abysso-pelagic) 4000~ 6000m;超深渊水层(hadal pelagic)6000~10000m

四、水底区(Benthic Division)(定生区)

潮上带(supratidal zone),完全暴露于高潮线海面以上的环境,在激浪影响下保持湿润

潮间带(intertidal zone),大潮最高潮线与最低潮线之间的环境。可分为上区(upper regioni——一高潮区thigh tidal regioni;中区(mid-region)——中潮区(mi小tidal region);下区(lower region)——低潮区low tidal region

潮下带(sub-tidal zone)大潮最低海面以下的生境(永不露出海面):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大陆地向水下延伸的部分,一般至150~200m深;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大陆架边缘向下倾斜的斜坡,200~2000m深;深海底(bathya1) 200~2000m (3000m)深的海底;深渊底(abyssa1) 2000~6000m深的广阔软底平原;超深渊底(ultra-abyssal-hadal) 6000m以下,广阔平原上的深海沟底硬底;海山(sea mountain)海底平原上隆起的硬底山脉。

五、水层区按距海岸远近可分近岸区(Neretic)和大洋区(Ocenaic)。水层区从海面向下分为:真光带(层)(euphotic zone)【有光带(photic zone)】大洋上层透光带光合作用带,一般表层200~400m和以下的无光带(层)上层、中层、下层(深层);无光带(层)(aphotic zone)深层无光带一般为400m以下水层。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