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潮波系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中国海的潮振动主要是太平洋传入的潮波所引起的协振动(亦称为协振潮)而由日、月引潮力直接在该海域所产生的潮汐振动(通常称为独立潮)很小。以黄海为例,其独立潮的相对振幅仅占3%左右(苏纪兰等,2005)。太平洋潮波进入中国海的路径有二:一是由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然后由东南向西北和向西两个方向传播,形成东、黄、渤海的潮振动;二是由台湾岛与吕宋岛之间的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形成南海的潮振动(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1979苏纪兰等,2005)。

简介中国海的潮振动主要是太平洋传入的潮波所引起的协振动(亦称为协振潮)而由日、月引潮力直接在该海域所产生的潮汐振动(通常称为独立潮)很小。以黄海为例,其独立潮的相对振幅仅占3%左右(苏纪兰等,2005)。太平洋潮波进入中国海的路径有二:一是由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然后由东南向西北和向西两个方向传播,形成东、黄、渤海的潮振动;二是由台湾岛与吕宋岛之间的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形成南海的潮振动(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1979苏纪兰等,2005)。

潮波由许多频率不同、振幅不等的分潮波所组成。在诸分潮中,主要太阴半日分潮(M2)、主要太阳半日分潮(S2)、太阴太阳合成日分潮(K1)和主要太阴日分潮(O1)。

这4个分潮的振幅之和,一般约占实际潮波总振幅的70%左右。其中,M2分潮和K1分潮由于在半日与全日分潮族中的振幅和比重均最大,因此通常以这两个分潮为代表。1

举例分析对中国海的半日潮波和全日潮波运动进行讨论。

图4.8和图4.9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M2分潮波、K1分潮波的同潮时和等

振幅分布,它们分别反映了渤、黄、东、南海M分潮波和K1分潮波运动的基本特征(S2和O1的同潮时图与M2和K1的相似)。从图4.8a看出,竭分潮波自琉球群岛的海峡与水道传入后,大部分以前进波形式通过东海向黄海传播,如东八时的各同潮时线都大致平行地从东南向西北推进。小部分则在台湾北部沿岸的苏澳-基隆-富贵角一带形成所谓退化旋转潮波系统,以反时针方向左旋进入台湾海峡。潮波在东海传播过程中,浙江中部海岸比其南、北其他岸段率先达到高潮,即东海半日潮波在三门湾附近分为南、北两支,分别向南传入台湾海峡和向北传入黄、渤海(丁文兰,1984;1985)。

在渤、黄海,各有两个M2分潮的逆时针旋转潮波系统。渤海中M2分潮的两个无潮点(即分潮振幅等于0的地点)分别位于辽东湾口、秦皇岛以东及黄河口外,而莱州湾附近的潮时变化不大。黄海中M2分潮的两个无潮点位于山东半岛成山头附近及苏北弶港。黄海M2分潮的这两个潮波系统的等潮差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在我国海州湾顶和韩国西海岸的仁川,M2分潮的潮差分别可达3m和5m以上。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