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角洲沉积相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前三角洲是三角洲水深最大的部分,是入海河流挟带的悬移泥砂沉降而形成的。我国大河三角洲均有发育较好的前三角洲沉积,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之外为大陆架残留砂,二者界限异常明显,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处所见。前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细,平均粒径6.00~8.44,以泥质物为主,黏土含量高,达30%~50%,砂含量不足1.0%,重矿物含量低,粗组分中片状矿物含量高。有孔虫有原地自生属种,也有异地搬运来的成分,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同样可见随水流搬运而来的陆相淡水介形类、轮藻等罕见。沉积构造主要为砂质和泥质构成的水平层理,可见垂直的生物潜穴构造。在发育浊流的三角洲地区,砂质沉积物可出现在前三角洲,并可发育递变层理(Prior et al.,1986),如黄河三角洲地区所见。

简介前三角洲是三角洲水深最大的部分,是入海河流挟带的悬移泥砂沉降而形成的。我国大河三角洲均有发育较好的前三角洲沉积,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之外为大陆架残留砂,二者界限异常明显,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处所见。前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细,平均粒径6.00~8.44,以泥质物为主,黏土含量高,达30%~50%,砂含量不足1.0%,重矿物含量低,粗组分中片状矿物含量高。有孔虫有原地自生属种,也有异地搬运来的成分,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同样可见随水流搬运而来的陆相淡水介形类、轮藻等罕见。沉积构造主要为砂质和泥质构成的水平层理,可见垂直的生物潜穴构造。在发育浊流的三角洲地区,砂质沉积物可出现在前三角洲,并可发育递变层理(Prior et al.,1986),如黄河三角洲地区所见。1

特点前三角洲沉积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的含量与冲积物的粒度密切相关,颗粒机处含量低,颗粒细处含量高,因而自河口向外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至前三角洲泥质分布区有机质含量可达1.5%,再向外海,有机质含量再度降低。

河口有机质的含量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河流挟带泥砂的同时,也带来大量有机质,并且以植物性有机质为主。河口地区咸淡水混合,水解和细菌作用可使河流带来的无机悬浮体转化为微体生物能够吸收的营养盐类,充足的饵料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长江口外浮游动物可达4300 mg/L,造成有机质增多。近年来大量污染物随河流进人河口地区,长江口、珠江口出现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勃发,屡屡发生赤潮,致使前三角洲出现贫氧环境(胡敦欣等,2001),为形成黑色泥质层提供了条件。其次,黏土矿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有机质,有的黏土矿物,如蒙皂石,可使有机质进入其层间,结合相当稳定,使之保存下来,从而出现黏土含量越高、吸附有机质量越多的现象。再者,河口地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有机质的来量,而且受河口沉积速率、氧化还原条件、水深和水动力强弱的影响。在有机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沉积速率越高,有机质的含量越低;沉积速率越低,则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有机质一般属沉积物中的轻组分,水动力强时,则易被淘洗、带走;水动力弱时,有机质不易被悬浮,从而不断累积。水深小的地区水体交换频繁,底层水溶解氧含量高,有机质易被氧化,受到破坏,水深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前三角洲环境是微体生物大量繁殖之处,自生有机质来量丰富,黏土矿物含量高,沉积速率低、水深大、水动力弱,具备有机质保存的各种有利条件,因此前三角洲是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沉积环境。故而在油气勘探中,前三角洲沉积受到格外关注。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