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蓝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苦蓝盘,别称 :臭苦朗、苦树、许树、枯那搬、臭栗生、苦郎树;学名 :Myoporum bontioides A. Gray ;分布于日本、琉球及华南。生于滨海滩头。直立或攀援状灌木,高1~2m。枝条褐色,被灰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cm,有沟纹;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8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但有小腺点,揉碎后微有臭气。花腋生聚伞花序;花序柄长1~4cm,有花3~7朵;小花梗短细;苞片细小;花萼平截,长4~5mm,近光滑或被灰色小柔毛;花管细长,长2.5~3cm,先端5裂,裂片长不及1cm;雄蕊5,紫色,与花柱均外伸甚长。核果倒卵形,海绵质,熟时蓝黑色,长约1.2cm,宽约8mm,基部有增大宿萼。种子扁长卵形。1

简介苦蓝盘(Clerodendrum inerme),又称许树 、苦郎树、白花苦蓝盘 、假茉莉 ,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Clerodendrum)的攀援状灌木 ,是一种重要的半红树植物 ,常混生在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等红树林的群落林缘边,广布于福建 、台湾 、浙江南部 、广东 、香港 、海南等亚热带 、热带地区,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1

形态特征攀援状灌木,直立或平卧,高可达2米;根、茎、叶有苦味;幼枝四棱形,黄灰色,被短柔毛;小枝髓坚实。叶对生,薄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常略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或背面沿脉疏生短柔毛,两面都散生黄色细小腺点,干后褪色或脱落而形成小浅窝,侧脉4-7对,近叶缘处向上弯曲而相互汇合;叶柄长约1厘米;聚伞花序通常由3朵花组成,少为2次分歧,着生于叶腋或枝顶叶腋;花很香,花序梗长2-4厘米;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对生或近于对生;花萼钟状,外被细毛,顶端微5裂或在果时几平截,萼管长约7毫米;花冠白色,顶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7毫米,花冠管长2-3厘米,外面几无毛,有不明显的腺点,内面密生绢状柔毛;雄蕊4,偶见6,花丝紫红色,细长,与花柱同伸出花冠,花柱较花丝长或近等长,柱头2裂。核果倒卵形,直径7-10毫米,略有纵沟,多汁液,内有4分核,外果皮黄灰色,花萼宿存。花果期3-12月。

分布范围分布于日本、琉球及华南,生于滨海滩头、路边。彰化县鹿港镇的滨海工业区内有大量的人工复育栽培。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常生长于海岸沙滩和潮汐能至的地方。印度、东南亚至大洋洲北部也有分布。

可为我国南部沿海防沙造林树种。木材可作火柴杆。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枝叶有毒(《南方有毒植物》)。

本种叶片薄革质,两面具细小黄色腺点;花萼顶端微5裂,果时几平截;在我国常分布东南沿海地区(内陆仅见于广西苍梧、贵县等地),可与国产其它种区别。

药用价值苦蓝盘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 ,其根 、叶 、茎等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应用很广。药用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胃痛,感冒发热,肝炎;外用治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在医药应用方面,印度学者研究发现,苦郎树叶磨成粉末与大蒜 、胡椒粉和樟脑混合使用可用于治疗肌肉疼痛、水肿、风湿疼痛等疾病 ,其根部也可用于治疗性病。苦蓝盘作为泰国传统的药用植物 ,其新鲜的植物叶片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 我国学者傅立国等研究也发现苦蓝盘的根可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 、舒经活络的药效 。

在农药应用方面 ,印度学者发现苦郎树能抑制家蝇成熟及生长 ,将苦郎树叶混入家蝇幼虫的饲料中可以使成熟蛹的个体减少。 研究者从苦蓝盘叶中分离出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抑制家蝇和蚊的生长 ,同时也具有拒食活性 。从苦蓝盘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质 。 Klein Gebbinck E A 等研究指出分离出的二萜类化合物对部分害虫具有抗食活性 。 Gopal N 和 Sengottuvelu S 首次提出了苦郎树对于有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中毒具有保护作用。

栽培信息花期:夏季开白色稍带淡红色花;

繁殖:扦插很容易繁殖。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