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片地质解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象片地质解译(interpretation of image geology)是指利用解译标志和地质学原理,在象片上对地质体进行辨认和圈定,并分析地质现象,揭示地质体的空间结构、运动迹象和形成过程。

简介象片地质解译(interpretation of image geology)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象片上的影象特点,利用解译标志和地质学原理,在象片上辩认和圈定地质体,分析地质现象,揭示它们的空间结构、运动迹象和形成过程,分析矿产的形成条件等1。

象片地质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地物本身属性在象片影象上的直接表现。

形状地面的物体,均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它是物体性质的一种表现。

很多地质构造要素,可直接按形状确定,如穹窿、火山锥、岩层走向、倾伏背斜等。有的松散沉积物的确定是用形状标志的,如沙丘、冰碛物、冲击锥等。地质体的形状往往反映了它的类型及形成条件。

在航空象片上反映的地物形状主要为顶部形状。同时由于受中心投影规律的影响,平坦地物在象片上的形状与实物相似,具有一定高差的地物,其形状有改变。在山区山脊变形大,而水系则变形小,因此判读地形时,首先要判读水系位置,然后确定山脊位置。地物在象片边缘以其侧面形状出现。1

大小地物的大小是指其长、宽、高、面积、体积等,它是物体的性质及规模的表现。运用大小特征判明地物情况,需了解航空象片比例尺。因为普通人的眼睛辨别能力为

0.1-0.2毫米,因此,目视解译时在

1:5000的象片上可辨别1米大小的地物;

1:10000的象片上可辨别2米大小的地物;

1:50000的象片上可辨别10米大小的地物;

线状物体尽管小于人眼的辨别能力,仍能加以识别。

一般镜头和胶卷都比眼睛的分辨本领高,因此航空象片上还包含有眼睛所不能辨别的细小目标。1

色调色调在象片解译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地物的亮度和颜色在黑白象片上表现为色调,也就是黑白深浅程度,也有人称为灰度。一般把色调分为10级。

通常地面最亮的物体在象片上也具有最明亮的色调,暗淡的物体其色调也灰暗。反光强的地物往往具有浅色调,反光弱的地物具有暗色调。

色调是个不稳定的标志。影响色调的因素很多,上章对形成象片色调的主要因素作已了讨论。其他如摄影季节、摄影时间、光照条件对色调均有影响。如中午的水面,反射光易射入镜头,呈浅色调;早晚摄影的水面,多呈暗色调。因此应很好注意地物反射面的特点及反射的角度。

色调的影响因素虽然甚多,但它在同一张象片内,相对关系是可以对比的。由于色调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它又是具有潜在能力的解译标志,值得进一步丰富它和深入研究它。1

象片地质解译方法航空象片的地质解译常用如下方法:

直判法直判法是指对象片上所呈现的某些影象,通过直接观察即可确定,大都利用直接解译标志。1

对比法对比法是指与一套已知的标准航空象片相比较。解译标志常带有地区性,因而建立一套地区性标准航空象片及解译标志是很重要的1。

“延伸"和证据汇聚法“延伸"法是指在解译困难地区常使用“延伸"方法。象片用立体镜作立体观察时,若只见到一些模糊的细节,然而很可能是潜在而很有意义的信息,这时研究一下邻区的象片是有帮助的。可以把邻区是明显的标志,或已被注意到的地质细节延伸到本研究区,帮助确定本研究区这些细节的意义。

证据汇聚法是指各种解释标志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地质体的性质,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我们应根据多种标志的相互印证来解译某一现象。1

“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指根据地质体、地质现象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景观的相关性、内在有机联系,利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地植物学、水文学等原理,进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地质意义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