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疏林地,树木郁闭度大于或等于10%及小于20%的林地。1

简介疏林地是指树木郁闭度大于或等于10%及小于20%的林地。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全国疏林地总面积为12 576.5千公顷(18 864.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5.5%。疏林地分布,以西南区最多,达3436.4千公顷,占全国疏林地总面积的27.3%,其次是中南区,面积2792.4千公顷,占全国的22.2%。1

类型疏林地可分为原始疏林地和次生疏林地。原始疏林地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差、林木生长缓慢、天然更新困难而形成的。次生疏林地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使有林地经过次生逆向演替而形成的疏林。中国原始疏林地占40%,次生疏林地占60%。疏林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种、补播、全砍重造、间伐补植或封山育林等措施加以改良。1

主要特征当前的疏林地分布具有 3 个特征:首先,疏林地面积逐渐缩小,林业局之间的分布不均;其次,零散分布的面积较大,而且交通不够畅通,不利于管理;再次,分布面积较大的林业局大多处在深山或者偏远地区,改造起来较为艰难。交通大多不利等原因,所以对于更新造林来讲,不但要进行正常的造林,还要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进而对疏林地存在的发生、转变等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2

管理措施1、 实事求是

严格对待国家相关的林业方针政策,而且必须确保开展营林事业各种工作的长期性以及稳定性,才可以有效提升疏林地改造的质量。

2、集约经营管理

很多林区当前道路林网的密度无法实现企业集约经营管理的需求,这对于疏林地改造的进度、质量乃至改造后的经营都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将建设营林道路以及养护摆在第一位,确保改造一批就能够成活一批,管理一批,就可以让培育森林资源以及提升资源的潜在生产力获得提升。

3、分级化管理

当前疏林地依旧通过划区域经营定向培育的方式来采取分级化管理。对于集约经营区集中起来的疏林地通过速生丰产林进行管理,将有发展的天然树种予以保留,将培养中小林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创建速生丰产林的基地,通过因地制宜来发展特殊林、经济林等,采取双层经营的方式,逐渐令这一区域的林地改造变成混交林,实现正向演替的目标。令林地先发挥出保持水土以及水源涵养的功效,而且逐渐提升此类功能的能力。

4、协调发展

面对疏林地的改造以及抚育需要通过协调的方式进行发展。造林也要管林,这不仅对当前疏林地的改造十分有效,还非常适合抚育阶段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于过去改造之后的疏林地也要提高抚育的管理,这就需要森林抚育进度要同改造计划共同进步。

5、提升复合经营能力

疏林地改造需要同各类资源开发相融合。对于开发和改造疏林地而言,需要提高发展经济林以及经济作物,并且通过多层次、纵横联网的立体林业的发展形势,重点开发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通过气候资源,做好相关的复合经营,提升营林投资的改造能力,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

6、提高生产管理

加强营林作业的质量,对于疏林地来讲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所有工作都要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所有工作都要具备详细的规划,并且要具备预期的目标和成效。对于疏林地的管理要加强做好所有环节质量及数量的控制及检查,如果没有通过验收,或者验收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不给予生产经费,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更新造林、森林抚育经费的应用效果以及数量。

7、科学育林

积极研发新技术,通过科学的方式育林。不仅要发展生产力以及培育森林资源,还要不断运用已经获得的营林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2

抚育、补植作业由于当前管理体制、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种植队对于合同化的工作方式还不够熟悉,可是作业单位却要对此担负起长期责任,因此需要提高责任心,保证补植抚育的质量,因此,可以转变以往使用原有工队进行补植抚育作业的形式,从专业的扑火团队里调出成绩较好的一些人,再从生产技术团队和了解造林技术的团队中调出一部分人员,从中选出两名进行带队,来实现补植抚育。这样不仅转变了过去分散式的作业形式,更为关键的是可以有效降低问题的出现率,这样就可以让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提升责任心,加快积极性,可以适当提高团队的收入。并且所有成员均为固定工作者,流动性不大,所以责任感方面具有较高的保障。

对提升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管理的建议:

(1)工具改革

当前,依旧不具备一个非常实用、高效、专业的培植容器苗的工具,使得培植裸根苗的小刨镐无法适应容器苗的栽培,从而令质量和效率均无法提高,因此,一定要提高容器苗栽培工具的改革。

(2)苗木培育

苗木作为造林的基本材料,如果苗木的质量不够达标,就无法培养出质量较好的林分,苗木品质对于营造质量十分关键,因此,一定要培育壮苗、抗性较强的苗木,这样才能够提高成活率。

(3)提高团队建设

缺少一个稳定的团队,或者造林技术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强,就会丧失造林团队的团队力量,从而无法论及责任感,责任感实现不了,作业的质量就无法保障,对于执行营林造林的监理制与合同制而言,一定要具备一个较为稳定的团队,这样才是有效规范营林造林的途径,如此才可以确保所有环节的质量。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