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红树林泥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现代红树林泥炭在印尼苏里曼丹岛、尼日尔河三角洲、澳大利亚东海岸、美国佛罗里达海岸带都有大面积分市,我国埋藏型红树林泥炭主要见于琼海县福田地区和琼山县东寨港地区,裸露型红树林泥炭小面积发育于文昌县清澜港等地。

简介现代红树林泥炭在印尼苏里曼丹岛、尼日尔河三角洲、澳大利亚东海岸、美国佛罗里达海岸带都有大面积分市,我国埋藏型红树林泥炭主要见于琼海县福田地区和琼山县东寨港地区,裸露型红树林泥炭小面积发育于文昌县清澜港等地。1

特征红树林泥炭特征可归纳如下:

(1)成炭植物以潮汐适盐性木本植物群落的红树林占绝对优势,少量与红树林共生的潮汐适盐性草本植物、蕨类植物和菌藻类也参与成炭。成炭期红树林的演替与泥炭坪微环境的演变直接相关。泥炭中常见半咸水或广益性的有孔虫、介形虫、硅藻等微体生物介壳和其他微体藻类和海绵骨针,并可见到少量双壳类、腹足类海相大个体底栖生物的碎屑。

(2)泥炭显微组分以腐殖组占绝对优势,类脂组也相对丰富,情质组的含量很低。腐殖组以木质结构腐木质体、充分分解腐木质体、胞屑体、基质凝胶体、树皮鞣质体为主,树皮鞣质体含量可达10%~20%类脂组以根皮体、木栓质体、假角质体为主,藻类体、沥青质体、动物有机体常见,而孢子体则稀少;惰质组主要为半丝质体、粗粒体(团块状)和氧化鞣质体,菌类体常见,贫丝质体。根据显微组分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预测泥炭成煤以后的显微煤岩组分特征是以镜质组为主,壳质组相对丰富,惰质组贫乏,其镜质体以基质镜质体和团块镜质体丰富为特征,不仅基质镜质体富氢,部分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也显著富氢;壳质组以角质体、根皮体、藻类体、沥青质体常见,树脂体多具环带结构;壳质组以半丝质体、粗粒体(丝炭化团块)丰富为特征,分泌菌核体和真菌菌核体均很常见,贫丝质体。

(3)泥炭的矿物质含量一般较高,主要由高岭石、粉砂级石英、莓粒状黄铁矿、可溶盐类(包括无机离子)和硅质、钙质生物碎屑组成;可迁移灰分含量可达10%以上。灰成分Fe2O3、Na2O含量较高,SiO2含量偏低,灰成分指数与晚古生代的较强-中还原型煤相当。

(4)泥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高氧、硫、低碳。腐殖酸的组成以高黄腐酸为特征。相对于高分解度而言,有机组分含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机质挥发分产率和氢碳原子比偏高。

(5)泥炭普遍富硫,全硫含量一般在3%左右,最高可达8%。黄铁矿硫、硫酸盐硫和有机硫是泥炭中3种主要形态硫,其中以黄铁矿硫、硫酸盐硫含量高为特征,潮坪水介质中的硫酸盐是泥炭中硫的主要来源。泥炭中硫的加入主要发生在准同生阶段,在加入过程中还原硫细菌起决定性作用。在泥炭化作用早期,各种形态硫之间可以互相转化。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