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航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1。

概述浮航,指用船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军队采用制式器材拼组的军用浮航,则称舟桥。浮航的历史记载以中国为早。 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航。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孙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间架设长江浮航。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预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架设河阳浮航,曾持续使用达800多年。在国外,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修建过浮航;泽尔士一世于公元前 481年为进军欧洲曾在赫勒斯滂(现为达达尼尔海峡)建浮航,以连接欧、亚大陆。

浮航可用于人行、公路、铁路。其构造并不复杂,架拆也方便,但维修费用高。平时可用以应急救灾或作为临时性交通设施,战时可用以保障军队迅速通过江河军用的制式舟桥,为增加其机动性,常用轻金属制成自行式的2。

浮航结构浮航的构造和架设,一般是用几十或几百只船艇(或木筏、竹筏、皮筏),代替桥墩,横排于河中,以船身作桥墩,上铺梁板作桥面。桥与河岸之间用挑板(古称机板)、栈桥等连接,以适应河水的涨落。舟船或者系固于由棕、麻、竹、铁制成的缆索上,或者用铁锚、铜锚、石锚固定于江底及两岸,或者索锚兼用。浮航要适应江河水位起落,随时可以调节,调整的方法,中小洞流一般用挑板,大河用栈桥;对年水位落差大的季节性河流,采用拆卸或增装船节2。

历史出处浮航是指并船而成的浮桥。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江水翼县转注,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 临海 ,并泛单船为浮航。”《晋书·蔡谟传》:“ 蔡公 过浮航,脱带腰舟。”《说郛》卷五四引 宋 周煇 《北辕录》:“十三日至 黄河 ,浮航以渡,自南抵北,用船八十五只,各阔一丈六七尺,其布置相去又各丈馀,上实算子木,复覆以草,曳车策马而过,如履平地。”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程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