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盐类沉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印支期后即中-晚中生代及新生代是中国成盆作用最强烈的时代,此阶段的盐类沉积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五期一型",与古地理和古气候关系密切。

"五期",即5个成盆高峰期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盐类沉积将在第六节另述)。其中白垩纪和古近纪盐类沉积分布范围最广,石盐矿床分布在40多个成盐盆地中,石膏矿床(点)的分布则更为广泛,盐类矿种主要有石膏(硬石膏钙芒硝、无水芒硝、芒硝、天然碱和钾盐等,部分成盐盆地中出现高浓缩的钾镁盐(和矿化)。

"一型",即盐类沉积类型以陆相碎屑岩系型为主。通过含盐层位的对比研究,5个成盐高峰期分别与强烈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构造活动史相关。强烈的构造运使成盐期形成高山深盆的构造地貌特征,赋予中-晚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盆5类沉积的诸多特点。如成盐盆地面积不大,但盐类沉积厚,陆源碎屑岩与膏盐岩交亭沉含盐岩系具有多旋回性、多级序韵律的剖面特征。

简介印支期后即中-晚中生代及新生代是中国成盆作用最强烈的时代,此阶段的盐类沉积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五期一型",与古地理和古气候关系密切。

"五期",即5个成盆高峰期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盐类沉积将在第六节另述)。其中白垩纪和古近纪盐类沉积分布范围最广,石盐矿床分布在40多个成盐盆地中,石膏矿床(点)的分布则更为广泛,盐类矿种主要有石膏(硬石膏钙芒硝、无水芒硝、芒硝、天然碱和钾盐等,部分成盐盆地中出现高浓缩的钾镁盐(和矿化)。

"一型",即盐类沉积类型以陆相碎屑岩系型为主。通过含盐层位的对比研究,5个成盐高峰期分别与强烈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构造活动史相关。强烈的构造运使成盐期形成高山深盆的构造地貌特征,赋予中-晚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盆5类沉积的诸多特点。如成盐盆地面积不大,但盐类沉积厚,陆源碎屑岩与膏盐岩交亭沉含盐岩系具有多旋回性、多级序韵律的剖面特征。1

白垩纪和古近纪盐类沉积特点汶蒙盆地汶蒙盆地位于鲁苏隆起带上,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北与古老的泰山杂岩相接,向南新生代沉积超覆于寒武-奥陶系之上,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成3个次级凹陷,由东而西为蒙阴、汶东和大汶口凹陷呈串珠状展布。

大汶口凹陷沉降幅度最大,新生代的始新一渐新统官庄组厚度大于3000 m,下部为粗碎屑岩系,中部为含盆岩系,上部为泥灰岩和页岩。新近系的厚度仅20 m。大汶口凹陷内发育有厚层石盐岩和厚0.6 m的无水钾镁矾层。在平面上,汶蒙盆地3个凹陷的差异很明显,东部的蒙阴凹陷见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中部的汶东凹陷主要是石膏岩沉积和泥质碳酸盐岩沉积,这里有自然硫化矿,西部的大汶口凹陷出现了完整的盐类沉积序列,硬石膏、石盐依次出现,并有各种钠、镁、钾的硫酸盐出现,其中硬石膏和石盐都具有工业价值。

江汉盆地江汉盆地由枝江、江陵、陈沱口、涉江、小板、云应、沔阳7个次级盆地组成,此阶段其沉积厚逾8000m,发育有两套含膏盐的地层,即下含盐岩系及上含盐岩系。下含盆岩系从上白垩统渔阳组到古近系古新统新沟嘴组,以石膏沉积为主,江陵次盆地有石壁沉积和高矿化度的卤水。上含盐岩系包括始新世晚期的荆沙组和渐新世涉江组,是本区成盐高峰期,称为涉江组含盐岩系。沿江组含盐岩系首先在云应次盆地开始沉积石盐,继后扩及小板、沔阳、潜江等次盆地全面进入石盐沉积阶段,并出现钾镁盐(钾芒硝、无水钾镁矾等钾盐层)沉积。每个成盐盆地平面上都出现石膏相、钙芒硝(无水芒硝)相、石盐相等相带,形成"群里式"展布的岩相-古地理图景(刘群等,1987)。沉降最大的潘江凹陷钾镁盐矿层则分布在北部控盆断层的边缘。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