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预防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水土流失预防,是指为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预先采取的各项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以及行政、法制、经济等管理手段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①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决策者的水土保持意识。②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土地,全面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建设高标准的水土保持设施和高产稳产农田,同时改变顺坡耕作、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秸杆还田,提高土壤的抗蚀、抗冲能力。③将工矿、交通、乡镇企业等开发建设单位密集区划为重点监督管理区。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把有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1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原因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来源主要是水利工程护岸的工程施工,路基的清理,堤坝的削坡产生的废土、废渣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平整,道路施工修建等。另外,工程扰动也会增加水土流失,工程扰动主要指的是护岸工程区,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及占地拆迁安置区等;基于水利工程建设跨越的地貌较多,地面扰动类型多,水土流失很难避免,我们只能通过预防和治理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将防治水土流失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将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加强防治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加强施工过程只能管理及监督,才能有效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时,开挖工程面积较大,地表的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打乱了原有土层同植被间的平衡关系,土层在雨水冲刷下及风蚀作用下抗蚀能力消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挖方较大的区段施工中,通常路段的挖方量要高于填方量,基于地形复杂,不便运输,通常是将多余的土石方堆放在开挖基坑旁,未进行有效的废弃土石方的处理,在雨水冲刷下会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施工中作业中所产生的土石渣料未合理处置,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未及时对取土坑、弃渣场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施工地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地表的开挖、扰动、

随意堆弃,地表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堤坝边坡位置的土层,遭

破坏后稳定性极差,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土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地表土由单一的土壤变成了岩石、土壤松散混合物,抗侵蚀能力下降,同时也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的生长环境,植被难以生长,无法通过植物根系来固定土壤,水土流失加剧。

水利工程施工改变了原有土层结构,降雨、径流过程发生较大变化,水流速度加快,水土流失问题加剧;有些水利工程施工对地下水影响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地上土层出现干裂松散现象,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2。

措施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分为三项措施。一是宣传措施,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二是政策措施,针对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三是监管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一同时制度,及时治理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管护措施

管护措施其内容包括管理措施和看护措施,管理措施是为了调动全社会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效果和水平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措施;看护措施主要是为维护和保护治理成果而采取的措施,分为自管、专管、监管措施。对属于个人所有或承包的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以自管为主,村集体所有水保设施,主要以村级管护员专管为主。对国有水保公共设施主要以职能部门监管为主。

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各县(级)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管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而这种部门的合作包括了技术合作和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统一。相比较而言,技术层面的协作要比政策层面的协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植物措施

植物防护措施配置上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在具体布设上,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的有机结合,实行近灌远乔,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的防护体系。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选择树木花草种类。

(1)“二退二还”:①退大坡度耕地为林地;②在低山丘陵的耕地基本上都是毁林开发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对此在短期内必须采取“二退二还”的退耕还林治理对策。

(2)“二防二治”。对已发生库淤、湖淤的水库、湖泊采取清淤、治污,并在库区、湖区周围营造水源涵养林,由此达到防淤、防污的目的。

(3)生物措施。进行农田防护林、护沟林及封禁治理,行成生态自我修复,使活立木蓄积量≥400In诹m2,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的能力。

工程措施

(1)分级截流泄洪。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

(2)小塘坝工程。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