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道路中线测量是公路设计的外业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公路的交点、转点、转角、直线和平曲线的测设,沿线测定路线的里程长度并没置里程桩,最终将公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用木桩具体地标定在现场。

简介道路的平面线型,一般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如图所示。中线测量就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具体测设到地面上去。中线测量包括:测设中线各交点(JD)和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路线各偏角(a)、测设圆曲线等。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路线的各交点(包括起点和终点)是详细测设中线的控制点。一般先在初测的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然后再实地标定交点位置。

定线测量中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或直线较长时,需要测定转点,以便在交点测量转折角和直线量距时作为照推和定线的目标。直线上一般每隔300m设--转点,另外在路线和其他道路交叉处以及路线上:需设置桥、涵等构筑物处也要设置转点。

交点的测设1、根据与地物的关系测设交点

2、根据导线点和交点的设计坐标测设交点:事先算出有关测设数据,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或距离交会法测定交点。

3、穿线交点法测设交点:穿线交点法是利用图上就近的导线点或地物点与纸上定线的直线段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用图解法求出测设数据,通过实地的导线点或地物点,把中线的直线段独立地测设到地面上,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其程序是放点、穿线、交点。

转点的测设当两交点间距离较远但尚能通视或已有转点需加密时,可采用经纬仪直接定线或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测设转点。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可用两交点间设转点和延长线上设转点方法测设转点。1

路线转折角的测定转折角又称偏角,是路线由一个方向偏转至另一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间的夹角,常用α表示,如图所示。偏角有左右之分,偏转后方向位于原方向左侧的,称左偏角α左,位于原方向右侧的称右偏角α右。 在路线测量中,通常是观测路线的右角β按下式计算:

α右=180°-β α左=β-180°

右角的观测通常用J6型光学经纬仪以测回法观测一测回,两半测回角度之差的不符值一般不超过±40″。

根据曲线测设的需要,在右角测定后,要求在不变动水平度盘位置的情况下,定出β角的分角线方向并钉桩标志,以便将来测设曲线中点。设测角时,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a,前视方向的读数为b,分角线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c。因β=a-b,则

此外。在角度观测后.还须用测距仪测定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以供中桩量距人员检核之用。

里程桩的设置在路线交点、转点及转角测定之后,即可进行实地量距。设置里程桩、标定中线位置。里程桩的设置,是在中线丈量的基础上:进行的,丈量工具视道路等级而定,等级高的公路,宜用测距仪或钢尺,简易公路,可用皮尺或绳尺。

里程桩分为整桩和加桩两种如图所示,每个桩的桩号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如某加桩距路线起点的距离为3208.50m,其桩号为3+208.50。

整桩是由路线起点开始,每隔20m或50m设置--桩。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

地形加桩,是指沿中线地面起伏变化、横向坡度变化处,以及天然河沟处所设置的里程桩。

地物加桩,是指沿中线有人工构筑物的地方,如桥梁涵洞处。路线与其他公路、铁路、渠道、高压线等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以及土壤地质变化处加设的里程桩。

如遇局部地段改线或分段测量,以及事后发现丈量或计算错误等均会造成路线里程桩号不连续叫断链。桩号重叠的叫长链,桩号间断的叫短链。发生断链时,应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在实地钉断链桩断链桩不要设在曲线内或构筑物上,桩上应注明路线来向、去向的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斌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