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渠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智伯渠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公园内,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

简介智伯渠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特点渠上建有小桥八座,形式各异,以连通两岸。另有流碧榭、真趣亭、不系舟、玉琼祠等园林建筑,或傍水而筑、或跨于渠上,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山水长卷茵晋祠之所以形成自由分散的布局方式,与智伯渠的存在有很大关系。从山门至圣母殿的主轴线与渠水交汇于会仙桥,由此水陆两组不同的空间流线相辅相成,勾勒出晋祠独特的园林空间风貌。

地理位置创建于战国初期的城市供水和灌溉工程,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即今晋祠泉水灌区。

历史文献省太原市西南,即今晋祠泉水灌区。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赵、魏、韩四家大臣相互争战,赵襄子进驻晋阳城,智伯联合韩、魏攻赵,在晋水上做堰,引所蓄之水灌实阳城,因城防坚固,未能攻破。后来,人们利用水攻时所建工程, 重新整理渠道,形成一个有坝取水的引水系统, 怍为向晋阳城的供水设施。原来堰下游河道,成为多余水量的排泄通道。唐代, 晋阳城有东、 中、 西三城,东城在粉水东岸,城跨汾水,有数十万人口。贞观年间(627~649 年),“架汾水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修建了一座跨汾水的大渡槽。宋代重悔,裆慨稻田,并建多处水力碾磨。明、清两代,共修4条干渠,叫北渠、中渠、南渠和陆堡渠,并有分水灌溉制度。为山西著名的灌染之一。渠首的晋祠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