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晶异向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磁晶异向性是指物质的磁性随方向而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弱磁体的磁化率及铁磁体的磁化曲线随磁化方向而变。铁磁体的磁各向异性尤为突出,是铁磁体的基本磁性之一,表示饱和(或自发)磁化在不同晶体方向时自由能密度不同。

定义化学键尤其是π键 ,因电子的流动将产生一个小的诱导磁场,并通过空间影响到邻近的氢核。在电子云分布不是球形对称时,这种影响在化学键周围也是不对称的。有的地方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将使外加磁场强度增加,使该处氢核共振峰向低磁场方向移动(负屏蔽效应,deshielding effect) ,所以化学位移增大;有的地方则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将使外加磁场强度减弱,使该处氢核共振峰向高磁场方向移动(正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所以化学位移减小,这种效应叫做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磁各向异性效应与局部屏蔽效应不同的是,局部屏蔽效应是通过化学键起作用,而磁各向异性效应是通过空间起作用的。磁各向异性效应具有方向性,其大小和正负与距离和方向有关。1

磁晶磁体不同方向的磁性不同。如弱磁的抗磁、顺磁和反铁磁晶体的磁化率随晶体方向不同而异,强磁体饱和磁化在不同方向时自由能不同等。磁各向异性对强磁体的技术磁性有很大影响,因而是强磁物质的重要的基本磁性之一。

温度低于居里温度(见铁磁性)的铁磁体受外磁场作用时,单位体积物质达到磁饱和所需的能量称为磁晶能,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磁化所需的磁晶能不同。对每种铁磁体都存在一个所需磁晶能最小和最大的方向,前者称易磁化方向,后者称难磁化方向。铁磁体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磁弹性效应(见磁致伸缩),体内应力和应变的各向异性会导致磁各向异性。在外磁场或应力作用下的铁磁体进行冷、热加工处理时,均可产生感生磁各向异性。铁磁薄膜材料在一定外界条件影响下进行晶体生长时,也会引入生长磁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能Fk常表示为饱和磁化强度矢量Ms相对于主晶轴的夹角的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其表式随晶体对称性而异。

磁晶各向异性能的微观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磁偶极相互作用。经典的磁偶极作用只对非立方晶体能引起各向异性。但常常不是主要的贡献。②各向异性交换作用。来自轨道-自旋作用对交换作用的影响。存在于某些稀土离子及低对称化合物中。③单离子各向异性。为晶体电场和轨道-自旋作用的联合效应。它使单个离子的能级呈现各向异性。对铁氧体和一些稀土离子,它的贡献是主要的。④巡游电子各向异性。来自轨道-自旋作用对能带的影响。适用于3d金属及合金。2

磁形状对于非球形对称的物体,磁化在不同方向时,退磁场及退磁场能不同,称为磁形状各向异性。

感生磁各向异性 为某些材料经过某种处理后出现的附加的磁各向异性。这类处理有:磁场作用下的热处理、应力作用下的热处理及冷轧等。有磁场热处理感生各向异性的材料,在无磁场作用下退火时,在磁畴及畴壁中获得自发磁化条件下的感生各向异性。某些薄膜材料在磁场下生长,或由于某种条件生长,均可获得生长感生各向异性。对金属及合金的感生各向异性,原子对的有序排列(方向有序)的理论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铁氧体的感生各向异性则可用单离子理论(各向异性离子的有序分布)来表达解释。

交换各向异性 当材料中存在着铁磁-反铁磁界面或与亚铁磁的界面时,由于界面原子间交换耦合,使铁磁体附加一单“向”的各向异性。具有这种各向异性的材料有不对称的磁滞回线,两侧的矫顽力Hcm不相等。在具有Co-CoO界面的微粒及FeMnPBAl非晶态中均发现这种各向异性。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程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