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洪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行洪区是指主河槽与两岸主要堤防之间的洼地,历史上是洪水走廊,现有低标准堤防保护的区域。遇较大洪水时,必须按规定的地点和宽度开口门或按规定漫堤作为泄洪通道。

简介行洪区是河道两侧堤防或河岸之间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河道包括河槽和滩地两部分。筑有堤防的河流或河段,洪水在两堤之间宣泄,在一些江河行洪区内仍有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些还有群众居住。

分布情况中国准河中游自南照集至盱眙,两堤岸之间行洪区共有18个,行洪区面积1153km2,内有耕地7.8万hm2,生产人口67.1万人,其中40.1万人居住在行洪区内。

特点行共区在小洪水时不过水,仍可垦殖。但当河道流量超过一定数值,如正阳关以,上河道超过2000~2500 m3/s,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超过5000m3/s,蚌埠以下超过7000m3/s时,两侧的行洪区就要相继扒口或漫堤行洪。

作用行供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的20%~30%,大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的50%~75%。在多沙河流,宽的行洪区可减缓河床淤高速度。

管理法规或条例行洪区的土地使用,一般以不影响洪水宣泄能力为原则。为合理利用行洪区的土地,减少洪灾损失,中国对行洪区利用已制定了一些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的种植业为多种经营,弃秋保麦,控制人口的发展,试行洪水保险等。在危险区域采取有计划的逐步迁出。在洪水边缘区,避开主流,修筑庄台等避洪工程建筑物和数生设施,以保障行洪区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