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釉层卷曲、结块、脱离坯体的现象一般称为釉缩。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釉缩。一般来说,在陶瓷釉面上所显示的缩釉缺陷可在烧成前或烧成中引起。

形成机理一般来说,在陶瓷釉面上所显示的釉缩缺陷可在烧成前或烧成中引起。通常,在达到瓷器的烧结温度时,釉料应该完全液化并流动均匀地覆盖表面。当釉溶化后,陶瓷的某些部位没被釉料覆盖导致了在烧成后的产品某些无釉部位。如果釉特别稠(粘度大),在烧成中它就不能平滑地在产品表面流动。在某些地方,釉料就会聚集成堆或有时会在釉面出现大量裂纹。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裂纹,只是釉料没有流动。当釉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不能很好地流动,釉料不能流动到的部位便显露出坯体,就会产生"釉缩"。有时当釉表面趋向于聚集或卷缩时,整个釉面层会裂成釉珠状1。

防止措施引起釉缩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釉科中的灰尘和釉料本身的收缩。有些釉,特别是那些含有氧化锡的釉,如果釉施得过稠,或施在一个脏的表面上,将会缩起,变成较大的结块,补救的办法是用湿海绵擦掉坯面上的灰尘。建立除尘间,避免灰尘落坯。若施釉需要适当增厚,可在釉料中添入少量的膨润土。釉下彩易产生釉缩缺陷,因为釉下彩绘的彩料类似于釉下留存了尘灰。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釉下粉料中混入少量的釉浆、或者少量的阿拉伯树胶。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釉料中塑性成分含量太多了,以至在于燥期间,釉层收缩过于严重,产生微细裂纹,使釉面开裂。在烧成过程中,易形成釉堆,结成块状,而不能均匀地熔融覆盖坯体。这种缺陷经常出现在素烧过的坯件上。因此,这类釉一般适宜用在未素烧的生坯上。为了适应在素烧坯件上使用,可在釉料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如煅烧过的粘土或瓷土以及方解石等非塑性原料。加入的非塑性原料量等于减去了一定的塑性原料量。此外,用手指轻轻地摩擦干燥的釉面,使釉面变得光滑,也有助于消除一些釉面裂纹2。

形成原因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釉缩。

(1)釉料干燥时收缩过大;

(2)釉料颗粒过细;

(3)釉层过厚;

(4)釉料熔融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5)釉料对坯体表面较弱的附着力;

(6)不正确地使用釉料;

(7)坯体方面的原因;

(8)烧成温度、烧成条件以及窑炉的气氛;

(9)釉料中所加入的色料的影响;

(10)釉料的化学组成;

(11)坯釉之间的结合力;

(12)ZnO的影响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黎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