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自燃机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人们从17世纪开始探索煤炭自燃机理,先后提出多种阐述煤炭自燃机理的学说,其中主要有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以及煤氧化合学说等。

目前被人们认可的、比较合理解释煤的自燃机理的学说为煤氧化合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煤在常温下吸附空气中的氧,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热量,热量积聚,导致煤的自燃。1

煤炭自燃的基本条件煤炭自燃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煤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这是煤自燃的内在因素,与煤本身所含化学成分有关。

(2)煤呈破碎状态存在。煤破碎以后,接触氧的表面积增大,吸附氧的能力大大增强,容易氧化产生大量的热量。

(3)连续供氧。缓慢地连续供氧能使煤的氧化继续。

(4)热量易于积聚。发生自燃的地点,通风不畅(如采空区、煤柱裂缝、浮煤堆积处等),煤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热量逐渐积累,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燃点温度时煤就燃烧起来。

煤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是形成煤炭自燃的内在条件,是内因;而后三个条件是煤炭自然发火的外在因素,是外因,可以人为地控制。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发生,应设法避免后三个条件的形成。2

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煤炭的自燃过程按其温度和物理化学变化特征,分为潜伏期、自热期、自燃期和熄灭四个阶段,如图4-1所示。潜伏期与自热期之和为煤的自然发火期。

(1)潜伏期。自煤层被开采、接触空气起至煤温开始升高的时间区间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煤与氧的作用是以物理吸附为主,放热很小;煤的质量略有增加,增加的质量等于吸附氧的质量,煤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煤的着火温度降低。

(2)自热阶段。煤温开始升高至其温度达到燃点的过程叫自热阶段。自热过程是煤氧化反应自动加速、氧化产生热量逐渐积累、温度自动升高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①氧化放热较大,煤温及其环境温度升高;②空气中CO、CO2含量显著增加,并散发出煤油味和其他芳香气味;③有水蒸汽生成,火源附近出现雾气,在支架及巷道壁上凝有水珠;④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3)燃烧阶段。煤温达到其自燃点后,若能得到充分的供氧(风),则发生燃烧,出现明火。这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雾,其中含有CO、CO2以及碳氢类化合物。若煤温达到自燃点,但供风不足,则只有烟雾而无明火,此即为干馏或阴燃。

(4)熄灭。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使煤温降至燃点以下,燃烧熄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