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尾型导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猪尾型导管,因端部卷曲,末端形似猪尾而得名,猪尾型导管在泌尿科的肾、输尿管、膀胱手术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使用猪尾型导管内引流的患者在术后的管理趋于简单化,因导管内置,患者可早期活动,减少了感染机会,护理工作量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规格按导管型式不同,分为单J型猪尾导管、双J型猪尾导管。

按导管外径不同,分为4种型号,分别为4F、5F、6F、7F、8F。

临床应用输尿管梗阻的治疗;

促使输尿管结石自发排出;

输尿管镜检查、体外冲击波碎石及经皮肾镜后;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切开与重建;

恶性肿瘤造成的输尿管梗阻;

支架管在女性中末段输尿管结石术中。

实施方式先将导丝穿入导管,再将导管穿入人体并到达病灶,待导管植入人体后,将导丝抽出,药物或者冲洗液经进液管腔,从出液孔到达病灶,需排出体外的液体从回液孔流入导丝腔,经导丝腔流出体外,一次穿管即可实现给药和冲洗的目的1。

对于脓肿腔较大的患者,为了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应尽量放置大孔径 、侧孔多的引流管,尤其脓肿腔狭长的患者 ,需要 2 支导管对冲引流 。

意义传统引流管行闭式引流时需较大切口,可造成相当的组织损伤;目前临床常用的引流管为管径为24~32F的粗硅胶管,材质较硬、位置可控性差,对患者的疼痛刺激较大,更可能因操作不当而损伤肺组织;另一方面粗硅胶在胸腔内易出现滑脱、堵塞等情况,从而影响气胸引流效果。猪尾导管管径为8~14F,材质柔软,置管时切口小、病人痛苦少、耐受好,肺组织损伤风险低,现常用于气胸的引流。

优势与质疑优势猪尾型导管安全,可在床边操作,在气胸患者治疗中具有与胸管类似的疗效2。猪尾型导管置入胸后,其远端自然盘曲呈猪尾状,多个引流孔位于盘曲的导管头端内侧,甚至可通过固定线完美成襻,并固定到所需要的位置。其优势在于其材质和形状的特性,使得猪尾导管在胸腔内同样不易折叠、扭曲、滑脱,引流孔不易堵塞影响引流效果。猪尾导管组相对于普通胸管组,插管后插管局部疼痛数字评分下降大于50%3。

猪尾型导管组相对于普通胸管组,减少了术后置管时间,而气胸治疗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因此,相比于普通胸管,应用猪尾导管治疗气胸, 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置管时间, 而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猪尾导管可有效用于气胸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

质疑主要被质疑的原因是猪尾型导管的口径偏小,单位时间引流量似乎也会因此收到影响。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体内的猪尾型导管发生了异位,造成其失去作用,严重时需手术取出,给病人造成了身体伤害和额外的费用支出。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斌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