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增殖反应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动力增殖反应堆的基本概念是它能显著地提高转换效率;甚至使转换比大于1。更准确地说,人们感兴趣的是动力增殖堆的“增值比”、即产生的易裂变原子数与消耗掉的该种易裂变原子数之比。这个定义比转换比的定义更为确切(转换比的定义中是不分易裂变材料的类型的),并且能适用于增殖反应堆,因为增殖反应堆的装料和增殖的燃料基本上是同一种材料。大于1的含意就是说,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易裂变材料,即可以弥补在堆内消耗掉的材料,还可以给新建的反应堆提供燃料1。 ·

概述假使当前使用热堆,以及核发电量迅速增长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对铀资源的估计又是合适的,那么随着时间,我们肯定需要有动力增殖反应堆。动力增殖反应堆的基本概念是它能显著地提高转换效率;甚至使转换比大于1。对一个核增殖系统来说,程倍增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它的定义是把初始装料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经过这段时间以后,第一座反应堆中所生产的过剩燃料足以装载第二座反应堆。假定生产的电能简单地与裂变掉的原子核总数成正比,那就很容易地知道倍增时间与增殖比的关系1。

类型实际上,动力增殖堆有两种: "热中子"增殖堆,用钍循环使其获得的燃料与消耗的燃料相当或更多,另一种是“快中子”增殖堆,保证不使中子慢化,因而能利用在快中子谱条件下η值(燃料中每吸收一个中子所产生的中子数)较高这一特点。这时η值比2大,因而容易实现增殖。然而,由于快中子裂变截面远比热中子小,这会增加链式反应的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应用较高浓度的易裂变材料,才能更好地利用中子;其结果是,快中子增殖堆的堆芯一般是十分紧凑的。使用的易裂变材料的浓缩度达到15%或者更大一些2。

轻水增殖反应堆轻水增殖反应堆(简称LWBR)本质上仍是一种压水堆,除了慢化剂和冷却剂仍采用轻水外,轻水增殖反应堆的新颖之处是除了依靠钍循环以外,它不采用中子毒物作控制部件。虽然仍使用硼毒物作为后备停堆系统,但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用的。依靠浓缩度比平均值高的燃料组件在堆芯中进、出,而对反应堆进行控制。这相当于改变堆芯结构,也就是改变中子增殖系数,因而避免了控制棒毒物所造成的中子损失。可以这样推测,从堆芯中抽出高浓缩度(约6%)的燃料组件,被钍所吸收的中子便增多了,因为在固定的燃料组件中,钍的含量更多。因此,可移动的组件控制了裂变事件与转换事件的比值,可以使增殖系数维持为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