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灌溉制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最优灌溉制度,是描述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及水分亏缺的敏感因子和当地气象、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最佳灌水方案。

简介最优灌溉制度(optimum irrigation scheduling)是指在灌溉水量有限时,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及水分亏缺的敏感因子和当地气象、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最佳灌水方案1。

最优灌溉制度的产生最优灌溉制度是伴随着非充分灌溉而产生的,一般地,最优灌溉制度都是对非充分灌溉而言的。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这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作物的减产程度随着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缺水程度而异,此时,应根据作物水分敏感指数,弄清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减产情况的基础上实行限额灌溉,在分配给该作物的总水量中寻求其各个生育阶段的最优分配水量,使整个生长期的总产值或效益最大。也就是在一定总灌溉水量的条件下,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土壤水分的最优组合。

与传统灌溉制度的最大区别在于使整个灌水决策的整体效果最优,而不是使某个阶段的灌水决策最优。它是灌溉计划用水和地区水土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2。

理论理论研究上,多是借助Jensen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以相对产量最大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或线性规划等优化技术,求解总产量或净效益最大且省水的优化灌溉制度2。

实践在实践上,对旱作物有的是采用减少灌水次数的方法,即减少对作物减产影响不大的非需水关键期的灌水,保证需水关键期的灌水;也有采用减少灌水定额的方法,即灌水上线仅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对于水稻,则采用浅水、湿润、晒田相结合的灌水方法,不是以控制淹灌水层上下限,而是以控制稻田土壤水分为主设计灌溉制度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