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里麦特尔(R.M.Le Maitre)1976年建议用w(FeO)/〔(w(FeO)+w(Fe2O3)〕比值大小表示岩石的氧化率,代号为OX。他经过全岩化学分析资料统计发现,基性岩的OX高于酸性岩,深成岩的OX高于火山岩。

OX的氧化率公式经电算处理,发现OX的大小与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其中与全碱和SiO2含量关系最明显,经线性回归,获得标准氧化率的公式为火山岩OX=0.93-0.0042{w(SiO2)}%-0.022〔{w(Na2O)}%+{w(K2O)}%〕,深成岩OX=0.88-0.0016{w(SiO2)}%-0.027〔{w(Na2O)}%+{w(K2O)}%〕

催化还原催化剂SO2氧化率控制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钒钛催化剂催化氧化SO2的反应机理及其研究进展,随后综述了影响SO2氧化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催化剂中V2O5含量、催化助剂、飞灰、壁厚及烟气成分、反应温度等,并详细地分析了各因素对SO2氧化率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控制SCR催化剂SO2氧化率的方法。最后指出SO2氧化率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低SO2氧化率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失活催化剂的再生以及废弃催化剂的回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1

催化剂V2O5含量对SO2氧化率的影响V2O5对钒钛催化剂的SCR反应和SO2氧化反应均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且上述两个反应的转化率均与V2O5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随着V2O5含量的增加,两个反应的转化率均增加,但是SO2/SO3转化率的增速更快,这是因为SO2的氧化率与催化剂的氧化性密切相关。V2O5晶体是工业制备硫酸所用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质,所以随着V2O5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氧化性不断增强,使得SO2的氧化率不断提高。由此可知,可以通过适当降低V2O5含量的方式来控制SO2氧化率,但这要以牺牲部分脱硝效率为代价,所以单纯减少V2O5含量并不是控制SO2氧化率的最优路径。1

催化助剂对 SO2 氧化率的影响商业SCR脱硝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V2O5活性组分和TiO2载体,此外为了优化催化剂的某些性能,还需要掺杂特定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助剂,其中最常见的催化助剂为WO3和MoO3,这些催化助剂的存在对SO2氧化率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WO3的掺杂主要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表面酸性。值得注意的是,SAZONOVA等的研究表明WO3的掺杂还能有效降低催化剂的SO2氧化率,提高其抗硫性能。然而,DUNN等的研究取得了与之相反的结果,认为WO3的掺杂会使催化剂的SO2氧化率提高,MORIKAWA等也获得了相似的研究结果。与WO3的作用相似,MoO3的掺杂也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表面酸性,另外还能增强催化剂的抗As中毒能力。KWON等发现MoO3的掺杂还能够抑制SO2与V=O键的反应,进而减弱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且研究还发现催化剂中Mo6+/Mo5+比值越高,抗硫性能就越好。

虽然WO3对SO2氧化率的具体作用存在争议,但催化助剂对SO2氧化率会产生影响已毋庸置疑,这为改善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即通过引入特定的物质来抑制SO2的氧化。1

催化剂壁厚对SO2氧化率的影响商业SCR催化剂有蜂窝式、平板式和波纹板式等型式,不同型式的催化剂的壁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催化剂壁越薄,SO2氧化率越低,但对应的力学性能也会越差。因此,在进行催化剂成型时,应综合考虑力学性能和 SO2氧化率之间的关系。1

组合捕收剂浮选低氧化率混合铜矿石试验针对某斑岩铜矿低氧化率矿石(氧化率为10.46%)进行了回收氧化铜的试验研究。考查了不同捕收剂单用和组合使用回收氧化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不论采用组合黄药或Y89,与新型螯合捕收剂ZH组合。均能取得比原药剂单用时优良的选矿指标。2

矿石矿物组成采用透、反光偏光显微镜矿物鉴定及电子探针能谱定量测定等方法对矿物进行了综合矿物鉴定。结果表明。矿石中氧化铜矿物主要为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和硅孔雀石。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些氧化铜矿物的可浮性存在较大差异。2

捕收剂组合用量试验从ZH与黄药及Y89组合用量试验可看出。ZH不论是与黄药还是与Y89组合使用。与黄药、Y89单用时相比。总铜回收率、氧化铜回收率及铜精矿品位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说明ZH螯合捕收剂对氧化铜矿有较好的选择捕收能力。其中Y89与ZH组合效果优于ZH与黄药组合。2

组合药剂的适应性由于选厂在大部分时间内处理原生矿石。一段时间内处理氧化率为10%左右的矿石。因此为考查组合药剂的适应性。采用组合药剂对原生矿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ZH与黄药、Y89组合。不仅不会影响原生铜矿的浮选。反而有利于提高铜品位和铜回收率。与黄药单用方案相比。ZH与黄药组合和ZH与Y89组合两种方案在粗精矿品位稍高时。铜回收率分别提高1.59%和2.22%,说明两种组合药剂的适应性均较好。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静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