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自对准工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扩散自对准工艺(silicon gate self-aligned technology) 是制作硅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一种新工艺。自对准工艺是先在生长有栅氧化膜的硅单晶片上淀积一层多晶硅,然后在多晶硅上刻蚀出两个扩散窗口,杂质经窗口热扩散到硅单晶片内,形成源和漏扩散区,同时形成导电的多晶硅栅电极,其位置自动与源和漏的位置对准。

简介在制作通常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时,至少要进行两次光刻:第一次是在二氧化硅膜上刻蚀出“源”和“漏”的扩散窗;第二次是在晶片上生长新的二氧化硅层之后,刻蚀出“栅”区的位置。由于栅极在“源。和“漏”之间,而“源”和“漏”之间的距离很小(总是希望越小越好,以提高频率),因此,在进行第二次光刻时,就必须和第一次光刻掩膜的位置精确对准,否则,做出来的栅极(铝栅)就可能和“源”或“漏”衔接不上,晶体管无法工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第二次光刻时,便有意识地将栅极的宽度留得稍大些,使栅极的两边能覆盖上一点“源。区和“漏”区。但是,这样一来,就使栅电容增大,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提高,开关速度降低。1

工艺流程扩散自对准工艺是:先在一块有二氧化硅膜的单晶硅片上淀积一层多晶硅,然后在多晶硅上刻蚀出两个扩散窗口。当杂质经两窗口扩散到单晶硅内形成“源”和“漏”的同时,多晶硅“栅”极(硅栅)也就自动形成了。因为此工艺过程只需一次光刻,就可同时形成“源”、 “漏”、 “栅”,而且栅极的位置是随着刻蚀。“源”、“漏”。的扩散窗口而自动与“源”、“漏”的位置对准的,因而称为硅栅自对准工艺,有时也称为扩散自对准工艺。

优点硅栅除了使阈值电压降低外,还具有可经受其后的高温工艺的优点,这也是铝栅所不能相比的.如果实现栅极自对准,则其上又可多做一层互连引线,这样不仅可提高电路速度,而且也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密度,增大了版图设计的灵活性。

硅栅工艺由于栅氧化生长后立即生长多晶硅,然后又覆盖一厚氧化膜才开窗孔,避免了铝栅MOS中在栅氧化后进行刻孔所带来的针孔和引入的沾污,从而可大大提高电路的成品率和可靠性。

硅栅自对准工艺的优点是过程简单(只需一次光刻),“栅”和“源”、“漏”的位置能自动铝栅精确对准,从而可达到减小栅电容、降低阈仪电压、大大提高晶体管的开关速度的目的。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晓林 - 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